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2021-08-12 06:03:29)
标签:

游记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翻越了无名山,过了尼丁峡谷,就进入了马熊沟了,这是从桑堆至乡城的217省道上,虽名不见经传,但风景却不绝亚于任何重量级的名胜之地。马熊沟的景致特点如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说其险,主要是整个马熊沟是一典型的峡谷地貌,构成峡谷的山体不但高,而且壁陡如切,奇峰雄立,而这一段的217省道就盘旋于万仞危崖之间。

马熊沟的,可以说是体现在这奇特的地理环境上。在有人居住的山谷,山体似三级大台阶:谷底是奔腾不息的河流;山腰是突出的呈十几度的缓坡,坡上长满了翠绿的庄稼和牧草;山腰至接近山顶处是浓密的森林,山的顶端则是高耸入云的山崖。而在更多无人居住的地段,从河岸至山顶,坡度甚陡,但高大的冷杉、松树等却在裸露的岩石缝隙间昂然挺立,气势卓然。行进在山道上,有时刚拐过一个弯,云雾突然散去,仰望天际,湛蓝一片,俯瞰山谷,满目苍翠。谷底的河流从簇簇绿色中匆匆掠过,鸟儿在长满青苔的树干上欢快地跳跃鸣唱,这般景色真是难得一见!

马熊沟的山上,气候变化多端,忽晴忽雾。有时,车刚转入一个弯道,团团浓雾就会迎面扑来。在这样的气候中行车,不免让人感到心里发虚,说真的,在这种环境下几乎所有的驾驶员都没了往日的那种自信,显然谨慎了很多,不但全都打开大灯,且还不停地鸣着喇叭,以提醒对面来车。山道本来就窄,而路沿的咫尺之外就是见不到底的深渊,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可以说这一边是天堂,这一边是地狱。

我们坐在车上,峡谷里飞渡的乱云不断地从身旁擦过,让人感觉如同在空中飞翔。开着窗子,湿露露的雾像浓烟一样涌进来,冲锋衣上立刻会凝结上密密的水珠。

由于视线严重受限,好几次,相向而行的车子在拐弯处猛然相遇,差点迎头相撞,伴随着刺耳的急刹声,双方车辆戛然而停。在这种地方开车,小命都捏在自己手里,容不得丝毫大意。还好,我们的驾驶员拉旦师傅是当地的人,开惯了这样的山路和高原雪山,技术相当不错,面对不断出现的险情,总是处变不惊,应对自如。看着他这般沉稳的样子,我们便放心了不少。

在藏区,许多地方远离人烟,因此在自然生态方面均保持着极好的原始色彩。而像马熊沟这类名气不大,却有着天成大美的地方,无疑是值得人们去陶醉、去遐想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好风景不见得都是上书上册的,不经意间的遇见或许才是最令人惊艳的,在藏地更是如此。当然,因路途僻远,交通不便,游历这样的地方是颇费周折和耗时的。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一副好身板和坚定的自虐式的意志,不然,一切都无从谈起。

对于马熊沟,我常常在想,或许,我还会有经过此地的机会,但想以充裕的时间作保障,真正地融入其中,看来是很难的。因为,这样的风景极不适宜作粗枝大叶式的旅行,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逛,细细地看,像旧友之聚,从容相叙,安然踱步,没有丝毫紧迫之感,才可在这美好的山水中享受到清新与悠然。然而,我能有这样奢侈的时间吗?

顺道盘旋而下,海拔渐低,山谷间散落着几处村庄,成片、成片的绿野中,错落有致地点缀着幢幢白色的藏民民居,我们不禁叫道:这里也应该叫天堂与地狱的峡谷呀!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再向西域行--峡谷马熊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让思念沉默
后一篇:浮生沧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