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西域行--牛奶海

标签:
游记 |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

早晨起来,我拍了三张很喜欢的相片和一张遗憾的相片,喜欢的相片之一是牛场帐篷的主人相当可爱,应邀摆各种姿态供我们拍照,有一张相片的帐篷的主人,很像古希腊的什么神?二是清晨的洛绒牛场,云仿佛就是从脚底升起来,不怎么中看的帐篷看起来就像是在仙境了。三是草地上休闲的藏民,和马儿构成了一幅草原放牧人的情景。
遗憾的相片是一张上山时看到一头母牛带着小牛在岸边吃草,牛儿、小桥、流水,在红、黄、绿的秋天景色中,那情景只可用温馨比拟,但由于在马上且下着雨,没拍下来,等到下山时,早已是“牛儿不知何处去,小桥依旧送流水”,岂是遗憾两字可形容。
草草的吃过早餐,我们要上牛奶海,这是到亚丁后迎来徒步真正的起点。两旁的植被只剩伏在地面的草皮,而西边的神山夏诺多吉圣洁英勇的身姿早已跃然面前。我们在巍峨的神山面前形色匆匆,深感自身渺小,祈求他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洛绒牛场是景区内部唯一提供住宿的补给点,这里有几家为游客牵马的藏民居住,也放养着不少山羊和牦牛。在这里,半数游客会请向导租马匹前行至牛奶海,而这最后的7.5公里山路,将陡升600海拔,因此这才是真正考验“驴子们”谒拜牛奶海诚意的关键一段。
开始前往牛奶海,要从侧面翻过这座雪山,景色固然秀美,但征途却无比艰苦,返程的人们不断给我们打气加油。此时已别无他求,只求快点到达终点。
无比疲惫!迈动每一步都无比艰辛,连随身的单反相机最后也变得异常沉重!期间还遇到数次下雨和豌豆大的冰雹。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这是我自己的 路,也是每个人自己的路,有无法承受之重、有艰难险阻、磨难彷徨,可以在心里不断期盼奇迹发生、呼唤救世主降临,但最后你会发现,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只有 靠自己才能走到终点。
在这条路上,谁也帮不了你,你才是你自己的救世主!唯一需要的只有努力和坚持、朝着目标不断迈进,终点就在前面。
彼时,谈笑的人少了,只听得见大家粗重的喘气和鞋底踩在干枯树叶上的脚步声,山谷风越发强劲,垭口的经幡猎猎作响。向前行进,山路越来越窄,四面都是突兀的石壁,偶尔能在石头缝隙中看到杂草和野花,是这里最后的生命。路上迎面碰到三三两两转山的藏民,与我们狭路相逢,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这些藏传佛教徒们坚信,只要朝拜三次神山,今生所有愿望都能成为现实。因此在亚丁的转山路线上,总能看到虔诚的教徒叩长头五体投地而行,受他们感染,我也对这儿的神山圣水产生一种莫名的敬仰。
约摸三小时山路的艰难行进之后,视野逐渐开阔起来,遍地可见被牛羊拱起来的冻土和碎石,牛奶海就静静躺在仙乃日和央迈勇神山的垭口之间,宛如碧玉嵌在假山里,一种不常见的艰涩的美,在日照光线变换下向我们呈现出不同的瑰丽色彩。枯水期的牛奶海显得十分瘦小,但是她深邃的蓝却昭示着她似乎蕴含着暴风雨前的宁静。
游走在四周的山坡上,两位裹着头巾的藏族妇女坐在山头闲聊,她俩善意地向我挥手,并向我指出丰水期的水位线——石壁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一圈横线,原来牛奶海在夏季竟然可以达到目前十倍之大。我不禁愕然,眼前的荒凉却使我联想到西北连绵的戈壁,但她的荒凉却又是不至于令人绝望的,而是一种生命力迸发之前酝酿。当山尖的洁白被阳光长期直射之时,雪水融化,滋润万物,海子变得丰盈饱满,萧瑟树林恢复其艳丽色彩,金秋十月来临之时,她才把这番最艳丽的身姿展现在人眼前。
可是杜拉斯曾说:我喜欢你年轻美貌时的脸,但我更喜欢你被岁月摧残过后那伤痕累累的脸。正如面对牛奶海的萧瑟和沉静,而非艳丽和张扬时,不禁让人产生一种对美人迟暮的怜爱之情,但又不掺杂着惋惜,因为我们明白她的伤痕累累终将随秋季的来临而褪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