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2021-06-04 06:02:49)
标签:

游记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记得刚来到拉萨,走出机场,就有工作人员上来问我要不要氧气。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的课题,走出门外,在外面转了好半天,感觉到事关人命,还是花60元到窗口买了一袋。当然也有铁罐装的,像那种敌杀死,30元一罐,据说要用的话,一罐不够。

将近半个月在西藏高原长旅,真的是“一个人”上路,在黄龙结识的忘年之交湘妹“克拉玛依”又偏偏不能同行,我心里的那个悬就别提了。母亲怀我8个月出生,免疫力比一般人低,口腔年年溃疡,感冒不时光顾。

据说在青藏线上感冒丢命的不是一人,那年跟随美国长漂队伍的加拿大年轻摄影师大卫--西皮就是因为感冒命丧玉树,他执漂的一把木桨后来成为通天河畔那座孤坟前一块小小的墓碑。

没有到过高原的人,来到高原都会有高原反应,头痛、恶心、流鼻血。我来前已知道了,所以也做了充分准备,不仅每天口服心脑欣胶囊。据说心脑欣胶囊里所含的红景天对缓解高原缺氧的症状极为有效,但是必须要提前3-10服用。所以出来的第一天我们就象吃饭一样每天二次,必不可少。

也许药物起了作用,这十多天的长旅中,我看到另外一个游经此地的女士,已不堪忍受的蹲在地上,大口的喘气,我除了些反应有点不舒服,其余还都没有什么明显不适,只是跑起来时会觉得有点腿软,不过,有好几次高原反应也差点要了我的命。卓玛介绍说,初到高原不宜做剧烈运动,行动要尽量迟缓一些,这样有利身体。果然是这样的,当行动慢下来,感觉就好了。

我在路过长江源头的楚玛尔河,它就是通天河的上游河段,空气中的含氧量大约只有内地的51%;路经海拔6500米的唐古拉山等,我都是把氧气袋平捆在我的卧铺上方,输气管的长度正好到达我的鼻孔处,我想万一缺氧厉害,我随时可以自救。但我又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氧气。我要看看我年过不惑的身体是否能够对付青藏高原的险恶。

最艰难的是到达拉萨的那个下午,夜色降临时,我们的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我已经有12个小时只以巧克力和水充饥了,看到大家下车吃饭,真的很羡慕。但是我似乎在下车吃饭和静静地躺着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两个太阳穴和后脑勺剧烈地痛着。

那时,我请一位乘客带信,让餐馆服务员送碗辣子面来,想起那碗虚无的辣子面,我几次咽下口水。到了车快离开这家餐馆时,那碗面还没有送来。我一步一踉跄走进近在咫尺的餐馆,店里的伙计告诉我,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

我一直在车里躺着,盯着氧气袋,把进气口放进鼻孔,只差打开开关了。我想不能让自己太过鲜活,不然一个夜晚饿的感觉不大好受。

就这样,我一直挺过艰难的长旅路途,直到现在又一次来到贡噶机场,这一袋的氧气袋一直都没有用过。在过道里,我与一个刚下飞机的年轻“玛吉阿米”相遇,我把这一袋没有用过的氧气袋送给了她。

我神气十足地随着人流进入侯机室,而一旁的两位广东仔又开始流鼻血了,也许是小伙子气血太旺的缘故吧,同来的那位漂亮小姐一紧张,立即就头晕了,这样一来,搬行李的任务就落在我与另一位体格并不强壮的弟兄身上了。

我慢慢地搬着行李,身体因运动而愈显精神,只是呼吸有一些困难。到了西藏后的十几天中,那几位心理紧张的仁兄们个个头晕脚软,精神萎靡不振,有一位老兄甚至去住院才恢复。而我竟不知什么是高原反应,只觉得上高楼或上坡时感觉气喘而已。也许雪域高原早就接纳了我,也许西藏的神灵与我有缘。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西藏旅游记--再见了,氧气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弹指流年
后一篇:等待夕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