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记--澜沧江峡谷

标签:
游记 |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

澜沧江纵贯昌都地区中部。在昌都以上,分为两支。一支称扎曲,另一支称昂曲。其中扎曲较长,为澜沧江的正源,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境内。昂曲为其支流,他们在昌都镇汇合后称澜沧江。澜沧江自青海杂多县进入昌都县,流经察雅、左贡和芒康等县,在盐井南面进入云南,然后出国境,称湄公河。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察雅县卡贡附近的色曲汇口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峡谷为主的宽窄相间河谷段,下段为深切峡谷段。
巴塘到芒康这段道路路况很差。出巴塘是狭窄的下坡路,过金沙江大桥后至海通兵站有一段极易塌方的道路,再往西路况才变得稍好。沿途往来的藏民不少,还有的会向车辆兜售商品。
澜沧江纵贯昌都地区中部。在昌都以上,分为两支。一支称扎曲,另一支称昂曲。其中扎曲较长,为澜沧江的正源,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境内。昂曲为其支流,他们在昌都镇汇合后称澜沧江。澜沧江自青海杂多县进入昌都县,流经察雅、左贡和芒康等县,在盐井南面进入云南,然后出国境,称湄公河。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察雅县卡贡附近的色曲汇口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峡谷为主的宽窄相间河谷段,下段为深切峡谷段。
色曲汇口以下深切河段,河长267km,海拔高度3050~2160m(最低点位于芒康与德钦交界的雄弄九汇口)。该段河流切割深度为1000-2000m,其中南部可达2500m左右。河流深切基岩,由于基岩岩性差异,相对紧硬的高倾角岩层在河床中形成纵向和横向岩墙,从而形成急流险滩。峡谷坡陡峻,一般在30°左右,有些河段谷中谷现象明显,河谷上部为较缓的“V”形谷,下部呈陡峻的嶂谷形态。谷坡不稳定,常见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河床中多急流、险滩,绝大部分地段河床即为谷底。在支沟汇入处常形成滑坡泥石流扇台地发育,形成峡谷中局部阶地。如盐井所在地即是最大的台地,最宽达2km左右,台地前缘高出河面约300m。
澜沧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千米,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千米,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千米,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上游山区有大量冰川和永久积雪。中游穿行于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流域面积狭小。水量主要来自下游地区,全年变化不大,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一半左右。
澜沧江边,海拔2600米,与东侧拉乌山垭口高差1769米,与西侧觉巴山垭口高差1298米,与稍远一点的东达山垭口高差2498米。如美镇镇政府设在竹卡村。
澜沧江峡谷广景。澜沧江桥头红军纪念碑,澜沧江大桥,俯瞰澜沧江竹卡大桥,澜沧江江畔村庄,远处的小村落,竹卡澜沧江,澜沧江就在山谷间滚滚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