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2021-01-28 06:06:26)
标签:

游记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早餐后,我们从比如县城出发,自藏北线向南的另一条线路(不知道什么公路),一路一会柏油路、一会土路,那尼(河的名字)在路边时隐时现的。我们知道凭自己的力量不一定能看到天葬骷髅墙,还好,我们的拉旦师傅朋友的朋友,及时和在县委工作的朋友取得了联系,能看见骷髅墙的希望越来越大了。

路越来越不好走了,中午前,看见一辆十轮大货车侧翻在路基上,车下就是波涛滚滚的怒江,下午三点左右我们终于到了茶曲乡。拉旦师傅与前来迎接的县里的车联系上了,我们一起上了道边的小道,往上一看,一座很不起眼的寺庙式建筑呈现在眼前。

拉旦师傅朋友的朋友,领着镇里宗教管委会的僧人及管理员和我们大家一一见了面并打开了达摩寺,而达摩寺里就是西藏现在唯一的一座保留骷髅方式的天葬台了(过去有三座,都在附近)。和寺庙外不一样,院子里还是被整理的比较整齐,地上湿漉漉的,后来我自己猜的可能是刚刚进行完一次仪式不就吧。管理员给我们讲解了一下天葬台的来历和设置:以上是尸体的入口,地上还有一些秃鹫的羽毛,可能也是它们吃食的地方吧。

 达摩寺多多卡 天葬台院子的西、南两处各有一道门,西门是活人进出用,南门是抬尸体的入口,北面是平房,专供为死者诵经祈祷的众僧使用,在多多卡天葬台院子内还有一个秘密,就是院子下面全是空的,很像我国北方地区冬天贮菜的窖。这里四边及底部全部是用石块砌垒而成,里面塑着佛像,存放着经书、宗教用品和供品。有趣的是这里冬季的气温极低,有时竟达到零下37度以下。然而,尸体在别处不管冰得多结实,只要在多多卡的天葬池里放上一夜,第二天准会百分之百的解冻,并可进行正常天葬,其中原因谁也说不清楚。由于这个谜的存在,使得多多卡天葬台名声远扬。附近许多县里死了人,都把死者驮到这儿天葬。

 一江隔开三个垒人头骨墙的天葬台,从多多卡天葬师口中得知,在整个西藏,过去曾保留死者头骨的有三座寺庙,除达摩寺的多多卡天葬台外,还有其对面的日丹寺天葬台和附近的缺代寺天葬台。由于这三个天葬台均在比如县境内,也使比如名声大震。可惜的是,天灾人祸使三处天葬台内骷髅头大多被毁。直至80年代初期,即便落实了宗教政策,但缺代寺的天葬台却再也没有继续保留死者头骨。日丹寺原保留的部分死者头骨,文革期间有一部分曾被当地人偷偷埋入地下,所以至今在那里仍保存着部分骷髅墙,但规模远不如多多卡天葬台骷髅墙的宏大。

 相关传说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早在80多年前,在青海的某个部落里有个小男孩,他在8岁那年目睹了3个百姓被杀,吓得他一口气跑到比如县的五世达布活佛跟前。达布活佛任他为达摩寺天葬院的天葬师。于是,他把所有死者的尸首取下丢在天葬院的东南墙角里,直到成了骷髅时,再把它们一个个拾起码好。他从天葬院的东北角开始顺序摆放,到他50多岁归天时,基本上摆放到了西南角上了。据说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怕那个杀人狂死后混入天葬队伍中。

 又一种说法,保留死者头骨是在十三世期间,由比如县香曲乡缺代寺的打普活佛丹巴图库乌珠(又名白玛白扎)定下的寺规,具体动机至今尚不清楚。子文在书里写道:天葬师阿旺丹增说:把骷髅头留下来,砌成墙,无非是告诫活着的人,要多行善,少有俗念,无论什么人,死了不过如此。俱往矣,如今达摩寺多多卡天葬台被美术家们命名为骷髅金字塔了,考古学家意识到这对人类学研究将有重大的意义;文学家则被它高深莫测的哲学和传奇色彩所感染和震惊。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西藏旅游记--达摩寺天葬骷髅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宿命交错
后一篇:岁月无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