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记--象雄王国的传说

标签:
游记 |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

据说象雄王国遗址沿路的山壁便是王宫的天然防御工事,有些地域用鹅卵石夹层夯高。顶部较为平坦,并有大量的战壕、暗道的遗迹。山壁东西两端矗立着巨大的土石结构的城墙残体,有几米高,可见当时城防之固。暗道已基本倒塌,但仍能辨出暗道一通王宫,一通山壁外墙。这规模宏大的遗址群背依达果雪山,残垣断壁如雕塑般静止于空气中,无言地低诉着远古的历史沧桑,不由得让人在触目间禁不住想象它昔日的辉煌。
据传说,象雄崛起于青藏高原西部的年代至少先于吐蕃六部结盟两个世纪,按同一时期的苯教经典描叙,今阿里、拉达克(克什米尔一带)等地是“内象雄”,是核心地带卫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为·中象雄”;多康(那曲、安多、昌都)等地为“外象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青藏高原,又跨青海、四川的部分地区。严格来说象雄还不是国家,只是一个较大、较强的部落联盟。其后,苏毗、吐蕃先后兴起于藏北与山南,逐步削弱了象雄的势力。三大部落彼此互有战事,成三足鼎立之势。象雄的最后一代国王李迷秀是被赤松德赞串通了其王后,在他祭湖的时候将其暗杀,导致了象雄的灭亡。
据考古学研究和史籍记载,象雄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西藏高原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偏僻角落中崛起,且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关系。在公元6-7世纪,象雄已是以牧为主,兼有农业。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纪时,彻底征服了象雄。从那时起,象雄王国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留下了千古之疑。
而象雄的最后一代国王李迷秀是被赤松德赞串通了其王后,在他祭湖的时候将其暗杀,导致了象雄的灭亡。象雄当时已经拥有高度的文明,曾创立自己的文字,并且是苯教的发源地。其文字与古克什米尔及古旁遮谱(印度古邦)的文字有关联,晚于象雄文出现的藏文也曾经借鉴。
象雄信奉苯教。史载苯教的缔造者辛绕是象雄第一代王。穷宗地方达果山脉中段以西处,规模可观的遗址群背依达果雪山,西临当惹雍错,地势雄奇,富有王国都城之气势。遗址总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似一扼险而踞的大石堡山寨。由于临近大湖,遗址附近草场小气候特征明显,降水量多,牧草丰美,盛产优质的克什米尔小山羊,在这里时可发现藏北牧人的围帐。穷宗山是苯教的一座神山,绕山一圈据说会福泽无量,但要得逆时针来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