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游记--关于象雄王国01

标签:
游记 |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

但是我现在就想来找找看,札达县是我们下一个目的地,也是此次行程中走到的国境最西边的地方,这里曾经是象雄王国和古格王国两大盛极一时的文明中心,但是时至今日,人口却不足一万,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
据考古专家的说法,象雄王国在鼎盛时期,人口保守估计在30万,而古格王朝疆域虽相对较小,只包括今天的日土、札达、普兰三个县,但人口也有10万之众,无论哪种学术或历史记载,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要远多过今日——在2011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可见,整个阿里地区常住人口也仅有95465人。
关于札达县的感性认识我就不多谈了,这么多照片应该足以说明问题,我的构想是想将这两大文明的兴衰与人类文明史结合起来,进行一个横向和纵向的综合分析。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个课题巨大、牵涉到政治、经济、历史、天文、地理、考古、地质等等学科的交叉知识,其中有一些说法可能是与主流观点相悖的边缘科学,另一些说法可能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另外,作为一名普通的旅行者,我也没有能力去获得太多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我并不可能在短短一节游记中将其完全交代清楚,大多数观点也没有条件进行严密的计算和论证,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的逻辑推理,抛砖引玉也好、管中窥豹也罢、甚至当成一些小道八卦也无妨,只作为一种观点仅供参考。
我觉得,这种思考的准确性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乃至于大局观以及对我们本次所处文明的反思,尤其是现代社会,误导人的东西太多,主流学术又渐渐教条化和宗教化,幸运的是,我们能站在众多巨人般的先贤的肩膀上看世界
六年前,我主动离开了体制,从那以后,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藏原羚,没有天敌,也没有什么价值,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会引人关注惹人在意,我无依无靠地流浪在这个浮世,却又有一种无所顾忌的自在。
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象雄与古格尽管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不同文明,但是她们均是依托朗钦藏布(象泉河)河谷为根据地而发展壮大的,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年代,地理决定论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尽管没有任何一种证据证明她们之间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包括宗教、人文、生活习俗,甚至是人种也是不相同(或者说有所改变),但还是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到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本节的所有分析,也是建立在不割裂地看待两者、而是以发展的眼光这个前提之上的。
我们先来看象雄,谈象雄就不能不提苯教,苯教是象雄的灵魂和根基,象雄王国确切的延续时期,因现在无人能解读象雄文字而无从考证,不过,曲线救国的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来看苯教的历史。对于苯教的诞生,一般有两种说法,都是基于苯教创始人敦巴辛绕祖师诞生的日期;一种是苯教徒的说法,是公元前(以下均用B.C.表示)16000年左右,另一种是学术界的说法,是B.C.2000年-1000年,也有争议。
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年份,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许多历史记录只要把年份记录错误、或者人为稍加改动,就可以给后人完全不同的理解,我个人觉得,有不少历史上的难解之谜,就是由于年份记录无意、或是有意的错误,导致人们迟迟难以找到其中的联系。
我们来看这两个年份,其实都极有讲究,B.C.16000年,是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关口,也是第四纪大冰期结束的时候,而B.C.2000-1000年,则是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的阶段,均处于人类文明更替的关键时间窗口,这个点踩得也实在太准了。那么,既然我无法去确定任何一种说法的准确性与否,就试着来各自证明一下两者的说法是否能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