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记--象雄王宫遗址
标签:
游记 |
分类: 西域高原游记 |

从玉本寺出来的时候已天近黄昏,流畅的湖岸线被夕阳镀上了柔和的金辉,一层一层如黄金梯田,细数有十七、八层之多。若从最高层算起,当惹雍错的湖面已经下降了200米。湖岸线在尽头被三座独立突兀的山丘扭结在一块,那就是穷宗山——中象雄王宫遗址所在地。
驴子似乎也知道快到目的地了,四蹄撒开,铃声清脆。我们在马上加鞭,在金黄的湖岸上迎风奔跑,身子随着马势起伏,心中涌出的只有一个字:美!
到了穷宗山近前,发现三座山丘山势峻拔,凹凸有形,山顶悬着经幡,山脚凹处皆有人家和香客的帐篷。询问方知,狭义的穷宗指中间的这座山丘。
夜深了,大家各择了一块比较平整的地方睡在睡袋里,驴马下了脚绊就系在周围。躺下身去,湖风轻抚脸颊,星光如画,东南方的天空——颗流星攸忽出现,划过星丛,又突然消失。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我从未看过如此美丽的星象,一种拥抱自然的快感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涌上心头。
走了一天的路,这时反倒不想睡了,侧过身来发现穷宗的轮廓象睡佛的侧面,不禁思绪如潮。我们一行多想亲手揭开古象雄和苯教的诸多秘密,可是六十几天的行程却动摇了寻找文字记录和确凿实证的信心。虽然每一天象雄和苯教都象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周围,似乎存在于每一段传说、每首歌谣、每座寺庙、每座山峰、每一湾湖水,甚至每一个废墟中,可当你伸手想要抓住它们时,它们又都象空气一样从指缝中溜走。
古象雄存在于公元前四、五世纪到公元七、八世纪这一漫长年代,曾长期与吐蕃王朝并存。它的地域曾包括今克什米尔、青海、四川等地,却没有稳定的疆域,边界随着游牧而移动,似乎界于部落联盟和国家之间。古象雄产生了藏族最早的文字——象雄文,并形成了本土宗教——苯教。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中心,穷宗山便是一个。
穷宗山是苯教神山,原指眼前湖边三座独立小丘中间的一座。后因三座山丘上均发现了古象雄遗迹而在海内外有了名气,于是穷宗便成厂这一带的地名。当初古象雄可能是因为这里地势封闭、易守难攻、气候温和,宜农宜牧,才在此建邦的。天亮后,我们首先攀登中间的山丘。山不高,近百米,山石磷峋,凹凸成形,山顶飘动经幡,还有许多石洞。山势临湖面陡,近坡面缓,在山脚下转经的一个牧人自告奋勇地带我们上山。我们按照苯教的仪规,以逆时针方向转到山后,沿转经人踏出的山道,手脚并用向上爬去。牧人一路上指点神的脚印、天生宇母等种种处,而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几处沟壕废墟,饱经风雨的弃石表明这里曾有过一片建筑。到了山顶,这里横卧着一块巨大石坪,有二、三十米长,两米宽。同伴沿石坪边缘象壁虎一样爬进下面一个石洞,回来告诉我们了无一物,可能是个修行洞。
另两处山丘上也有一些难辨年代的石墟,大家难免有些失望。我们祈望:也许哪一天,一支后来的考察队,在一次偶然的发掘中,会象敦煌、古格一样,向我们展示一幅古象雄久已湮灭的辉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