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游记--三弯九倒拐

标签:
旅游 |
分类: 京川粵滇琼游 |
出了朝阳洞,折身向东而行,在刚刚登临过的山顶岩石间,我的目光被一棵倔强生长的柏树所吸引,眼前也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在向外探出的岩石下面,落下了一颗柏树的种子,春风春雨里,它生根发芽了,它充满稚气和活力的幼苗笔直向上生长。可是在长到三十几厘米高的时候,它翠绿娇嫩的头颅碰到了坚硬似铁的岩石,怎么办?停止生长?不,倔强的小树苗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将身子折了九十度的大转弯,沿着岩石底部,向着阳光,向着岩石以外的空间延伸,终于它的头颅又一次高高的扬起来了,可是本应笔直挺立的身躯又一次折成了九十度,它成为了一个畸形,但却拥有了阳光,拥有了高阔的天空。
大面峰头六月寒,神灯收罢晓云班。
浮空息涌三银阙,云是西天雪岭山。
我不由自主地吟诵了这四句诗,小薇噼里啪啦地拍起掌来,一个劲地夸我,来劲时按下录音健,非让我在说一遍,录下备用,以免过一会儿给忘了,整得我哭笑不得。来到盘山路呈之字形在云里穿梭,这时的晒金台就是一个个小山包,山与山交接处成了一个山凹,地势多么平坦而开阔,斜对面好象是这山,那山活脱脱象座孤崖,怒目俯视着另一座山,一道山泉从崖顶飞流而下,象一条白色的光,将那那片崖石照得平平整整,光滑生鲜。这股溪流与此后山的小溪相汇在眼前,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回水弯。风景太美了,小薇早跑到前面去了,不停地拍照,有时还摆个极醋造形,开心得不得了。
翻过一个小山弯,视野更加宽广了,只见那此山的后背上,有九条山梁,绿色葱葱,似九龙盘绕,俗称九条岗或九龙岗。九条山梁又与这面山蜿蜒相连,从平石板到土地岭,沟壑纵回,山崖兀突,有三弯九倒拐之称,这弯弯拐拐,峰回路转,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此刻,只有用心去感受这山川的美丽、用情去倾听每一个传奇,也用我手中的笔,尽量把你带进那些掩映在绿荫下、匍匐在山川间、流淌在溪水旁那些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为你重拾乡愁。
我蹲在它面前,朝圣般凝望着,心底一片阳光。同周围亭亭玉立的柏树相比,它实在柔弱、丑陋而微不足道,“委曲求全”用在它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但它是多么的坚强、美丽而高大无比,为了成长,为了追求,更为了珍贵的自由,它宁愿一次次低下高贵的头颅,一次次把身体扭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生命,见证了力量。忽然想到山无名的命题。为什么非要给它一个名字,它就像生活在山里的人,虽默默无闻,却总不会停止自己的岁月;它就像这棵柏树,可能永远进不了名苑,但一定是最富有内涵、最富有生机的所在。
远观则山势若劈,盘路嵌于中,近看则磴道冲霄,云梯悬自天。层阶陡立,倾角险锐。开始我们还兴致勃然,再后来,行不数步即心蹙力乏,腿软不支,叫嚷着要休息,最后,干脆抓着右手的铁栏杆借其力一步一步的向上挪了,可是没挪几步又会一屁股坐下来休息。身上衣因攀爬而汗湿,又因止息而风干,干干复又湿湿,湿而又复干,不知湿透了多少次!
茂盛的树木点缀着青山,使青山郁郁葱葱,走进山中,开始一步一步的爬山了。必须一步一步的坚持着,决不退缩,我心想。向上望去,弯弯曲曲的山路,就像把我们带进诗中,带进画中,醉心于这美丽的景色中。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苍翠欲滴。我们拿起照相机,拍下了美丽的风景线。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山顶,有些人在聊天,有些人在看风景,有些人在休息,真是享受,舒服。
一阵风来,云遮雾漫数尺之外不能见物,到了此时,登山之人却不见少,扶老者抱幼者,伛偻提携,多为三五成群偶有个别独行。不相识的人们虽则萍水而逢却亲切互语,以探询以鼓励,多言体疲力乏,却都能小憩后又不懈攀爬,应是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光与气概所鼓舞吧。我内心不禁叹服,并窥知了人性之坚毅与心力之绵长,小薇亦在我叹服之列,赳赳而行,比之于我,心劲更足。粗大的银杏树,引来很多人的围观,银杏树粗至少有100公尺,高至少有十多米高……所以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嫩绿的银杏叶装扮着银杏树,就好像形影不离的朋友。
爬上陡峭曲折的三弯九倒拐以后,在上面歇息的凉亭一望,眼前薄雾一片,近处的树木,似乎是很艰难地经历了长途跋涉,向四面不散的雾气深处传开。远处庙宇和山石在这的晨雾里若隐若现。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洪亮却又细切的声音,过了十来秒钟,又是一声,从耳边悠悠地传开来,我入迷的听着旁边一位老者解释说:“那是钟声,从对面远山的泰安寺传来的。”我便又细细聆听,果然,悠远的钟声穿过湿湿的雾气飘在这深山之中。一刹间,我悄然觉出来这道家圣山的肃穆,好像闻见那浓浓的香火味了。在朝阳洞时,这里看见有人抽签,小薇拉着我也想去抽签,我没去,现在离开了以后,才想起没抽一支还真有些后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