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游记--万佛洞
标签:
旅游 |
分类: 京川粵滇琼游 |
出了翠映湖,看到一个指路牌指向万佛洞,我们便顺指路牌指向目标前进。
山越来越陡,步履渐行渐重。抬头远看,目的地似乎依旧遥远。于是我们彼此鼓励,小心翼翼的在这崎岖的小路上艰难地前进。
走了一段路,穿过一个山洞,出洞后不久,又爬上一个洞,总之是我佛慈悲!我想这里应该就是桃园别洞了。出了别洞,远远看到山谷上有一小桥,上了桥,看到从深谷上向下奔流的瀑水,顺谷边水道栈路向上向上,走一段平道后爬上栈梯,看到一个破棚没有人。过了一个山崖后,从这里可以俯瞰到山间的村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一路拍照,又下雨了,静静的,没有游人,在栈道下坡处有个石洞,用铁枝架拦着,小薇说曾住过牛魔王,我一笑而过。前面道上是一个雨棚,常年日晒雨淋,破了一个洞,在雨天的时候路很滑,如果没有带伞,只能慢慢的淋着雨走过去。
到了一处山崖壁,有大大的观音睡塑像。千手观音像黯淡无光,神像手臂上的眼睛也透露着悲伤的气息,是因为在她身体上的那个纸箱,没有信徒放给香火钱吧。另一个站着的道像,走到旁边时,则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通过佛像,沿着阶梯往上走,在阶梯两旁的铁链上有很多同心锁,大多是刻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类吧。
从通天洞上来,便来到了白云寺的阶梯前,在阶梯中段有一尊佛像,撑着一把红伞,定睛一看,佛像虽然在笑,但是笑中带泪,泪中带伤,似乎有难言的苦衷。佛像比我们好,还有雨伞,我和小薇只能是披着雨衣从佛像边走过。
踏入白云寺的那一瞬间,我很清楚自己不是与佛有缘的人,却想在尘世的纷杂中寻得一丝超脱。其实,我是带着满身的尘土走向大殿的,我无法在殿外扫去所有的灰尘,因为我知道,佛的眼睛具有穿透力。大殿内,小薇也随缘烧了一炷香,捐了一些香油钱。
绕道去了厢房,喜欢看他们清洁简单的住处,那里也散发着檀香味。这里很难找到像我们那样的香客,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搀扶着一走一拐,她们或者祈求福寿安康,或者祈求子孙满堂。我问小薇想祈求什么?小薇说:不知道。若,真要佛祖保佑,我希望一生拥有一份稳妥的爱情,直到终老。
看来,小薇还是带有目的拜佛的,只是却没有向佛祖坦露心思,我相信佛犀利的眼睛。其实,爱情,来得早,来得晚,都无法预料,红尘中谁是渡谁的人?对了,就是一生幸福,不对了,就是一生悲哀。然,日子都要端正着过下去,反观我,那就随便了。
在红尘人的俗眼里,连寺庙也被打上了豪华和粗糙的标志。只要心中有佛,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虔诚,正是:狗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其实,我去寺庙,不是像那些老太太们去还愿,去祈求,我没有目的,也不知道想要求什么,更不知道要救赎什么?似乎带着很大的盲目性。
大殿中宽袖大袍的僧者,他们手持佛珠,敲着木鱼,念诵着韵短味长的经文。这些人中有许多还是年轻的僧人,眉目间俊宇非凡。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甘愿远离亲人故土,抛却繁华世态,来到这深墙大院之内,静守清规戒律,常伴青灯古佛。
断落的发丝,牵系多少的故人?飘然的背影,丢下多少的依恋?这些僧侣,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曾是苦海迷梦人,有的曾是世间功利客。如今洗身佛门,放下爱恨情仇,忘却前身后事,在泛黄的经卷里觉悟佛法无边,修炼虚无境界。
淡黄的银杏叶铺满石阶,每一枚叶脉都传递着经卷里的深深禅意。循着空灵悠远的梵音静静地朝圣殿走去,转瞬回眸间,世事浮云已散尽。缭绕的香烟洗净俗世的思想,让心不染半点尘埃。殿内,须弥座上安奉着佛陀的身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那淡定平和的目光,早已洞穿一切尘缘世事,他知晓人间冷暖,普渡芸芸众生。只要是你想信,此时的你,无论是清醒还是迷离,都不重要,佛主不会计较你是否深刻,又是否肤浅。他指引给众生的都是一条通往灵山的胜地,那儿是西方净土,水天佛国,这就是说信则有这就是说信则有吧!
到了白云万佛洞,石壁上嵌满了佛像。又一观音像,近看观音的脸庞流露着岁月的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再看到后面的观音像们,终于知道为什么叫观音小吃。近看居然叫观音小吃,山间的积水汇聚在一起,正好流进桶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