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
(2017-10-06 19:01:1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柏群 |
课题:《莫高窟》 |
课时:第二课时 |
教师:柏 |
课型:讲授型 |
||
教材分析 |
《莫高窟》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以彩塑、壁画、藏经洞为主要介绍对象,展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文章一共五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安排给人们展示了一个艺术宝库。 |
||||
学情分析 |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文章结构。所以本节课将以学生为本,以自主探究的方法将传授知识变成汲取知识。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慈眉善目”等成语,并能有感情地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和段落。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采用创设情境,对比感知等方法,学会自读课文,品味文章的布局谋篇,品味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莫高窟的学习,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学习写景记叙文的写作方式和篇目布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课文情感。 难点: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地位,培养民族自豪感。 |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1 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走进甘肃西北莫高窟。(出示视频) 师:莫高窟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自己的资料收集来讲一讲吗? 生:出示自我收集资料并讲述。在沙漠高处开出的石窟。没有比它更高的洞窟了。 师:板书——漠高窟 生:迟疑,发现问题。“漠”字不对。 师:很不错,你的观察能力老师很欣赏。莫高窟,本名“漠高窟”,意思就是修在沙漠高处的石窟。因为“漠”与“莫”同音,“莫高”意为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所以就被命为“莫高窟”。修改板书。这也是老师搜集资料之后才知道的哦! 2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莫高窟在哪里?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那几方面介绍了莫高窟? 生:尝试回答。 师:出示思维导图。你能根据老师所写的这几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吗?你能大声读一读这几个词,并想一想这几个词和文章全篇有什么关系呢? 生:寻找,朗读,思考。回答:每一段的总结。 师:谁能比老师更厉害,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呢? 生:尝试总结概括。 3 对比品读 领悟奥妙 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几个词:敦煌 西北 三危山 鸣沙山 断崖绝壁。你能利用这几个词说清楚莫高窟的位置吗? 生:尝试组织词语,说明位置。 师:指导。并朗读。 对比二三自然段: ①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并说出作者在第二段和第三段分表向我们介绍了—— 生:彩塑和壁画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分别概述彩塑和壁画的特点吗? 生:寻找,说出(老师肯定),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第一句话。 师:两段的结构是相似的。都在第一句话给出彩塑和壁画的特点。还有什么结构相似的地方呢? 生:都有“有……有……还有……”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②师: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多次回答。用很少的语言表述很多内容。 。
师:很棒!这样的写作看起来很简洁。但是所要表述的内容却很丰富。 师:还有吗?你感觉这样写,在读的时候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很有节奏,很有韵律感。读的时候很顺畅 师:很好。这叫排比。这就是排比的妙处。我们来读一读。 生:指明朗读。小组朗读。 师范读指导,出示PPT。 ③师:排比的美不仅仅在于字数相当,词性相当的对称美,即韵律和节奏,还在于看似整齐的结构里所富含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句子的意思变得丰富多彩,使文章彰显活力。请同学们从书本插图来仔细领略排比句中的引人入胜的变化。 生:在白板中寻找菩萨,力士,天王的图片,感受词语表达的神韵。寻找壁画的丰富内容。 师:“飞天”是天上的乐神。他们的姿态你能再读一次吗? 生:点名读,读出排比句中的变化,从语调,表情上感受变化。集体朗读。 ④师:你能通过想象,自己写一组排比句,描写一下“飞天吗?” 生:想象说话。 ⑤师:两个自然段还有一个共同点。一种由面到点的写法。第二段里先整体写“有—有—有”,这是面,再具体写一尊卧佛,这是点。你能从第三段里找出这样的写法吗? 生:尝试寻找,回答。“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有—有”,然后具体写:“飞天”。 ⑥师:而在段落的整体布局上,两个自然段也是一样的。 生:都是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的。 师:出示段落的最后一句。“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4 第四自然段 师:一起读一读第四段的内容。你从中知道了的什么? 生:藏经洞描述以及它的历史事件。 师:这样的历史事件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出示PPT,展示被掠夺。 生:愤怒,悲伤,庆幸,难过 配乐齐诵《我骄傲 5 总结全文 师: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感受一下莫高窟这个艺术瑰宝 生:朗读。 师:文章最后作总结,点出莫高窟的地位。 |
视频设置情景,带着孩子走进课文。 板书的故意出错让孩子对莫高窟的来历和特点产生好奇,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敢于质疑的精神,还加深学生对莫高窟的了解“佛地盛景”。当然教师的“才知道”的引导,给学生学习启示,鼓励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写景记叙文的阅读方式,教师在一开始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即总—分—总,整体介绍,典型景点详述,再回归整体。 以读为本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自我概括总结的能力。 引导学生朗读中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找准信息。以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听懂位置的能力。培养学生朗读的语感。 从结构上体会文章的布局,感受写景记叙文谋篇之工整奥妙。 理解语言的句式,感受句式运用的魅力,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很多内容,学会用“有—有—有”的句式来进行描述。 用朗读的方式感受排比手法的妙处,感受几个词语所塑造的人物特点,感受彩塑,壁画之所以作为瑰宝的原因,感受艺术的神韵。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以PPT配合,引导学生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排比的韵律美。 结合图片寻找排比句所富含的变化和美感。 利用想象会所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的基本语文素养,学以致用利用排比句进行表达。 学习从面到点,从整体到具体的写法。 用游人的感受来对段落进行总结,写出景点的美。 利用被掠夺的PPT和课文内容展示被掠夺场面,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国富民强,发展自己的坚定决心。 朗读,感受文章结构,感受莫高窟的地位。 |
|||
板书设计 |
18 |
||||
教学反思与评价 |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素养不仅仅体现在读背写说上,还体现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上。本节课站在更高的角度,从文章结构上,将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有机整合起来,同时把信息处理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融入。所以本节课是以生为本的,是以人为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