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永安》

(2022-08-27 11:01:14)

关于《永安》

李亚民

写《永安》,很有些困难。为什么呢?我和永安中学同学不假,当年关系很好也是事实,但文革期间的学校情况可想而知。何况,那段日子满打满算,也就两年。后来,永安去了三线修襄渝铁路,开始还通通书信,不久,俩人就失去了联系。他回城后,只知道他在商业系统工作。他性子蔫儿,却有股顽强劲,整日埋头写作,和同学联系并不多。要说,我也懒,没有下工夫打听。所以,四十多年,我和他却一直是断线状态。由于以上原因,我对永安的了解,真不如我对世伟、代英、王征、建设、国昌他们熟悉。写这些同学,当往事一串一串的浮现在眼前,好不好不敢说,写起来轻松顺畅却是真的。写永安,我就有难度了;但是,永安我必须写,为什么呢?1、他是我同学中唯一的笔耕不辍并出了书的文化人,我呢,平日喜欢读些杂书,这就臭味相投的意思了。2、他写母亲那些文字确实感动到了我,烛光摇曳春晖熠熠,细腻、真实、朴实,简洁朴素的笔触,把慈母对儿女的一腔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3、说来有趣,永安父亲任过民国的县令,我爸呢解放后也当过县长,两个不同时代县长的儿子状态虽然不同,他谦恭我张扬,却很能说得来。4、打中学同学起,永安他一直把我当成朋友,虽然多年断线,可一旦有了联系,他就和我念叨那些当年的友谊。他的作品送我,扉页上总会写上热情洋溢的话语。投桃报李,我对永安总报之以最大的善意。所以,我不但要写永安,还应该把他写的好一些,这就是初衷。

但是,这个事情是有难度的。两年多的少年友谊,四十多年的时空隔离;我囿于工厂的高墙,他在商业部门谋生;我当蹩足的技术员写工艺规程,他勤奋地爬格子搞文学创作。这就是格局,也是差距。但我有我的办法,文革初期懵懂少年的经历我们是共同的;热衷政治,喜欢古文爱吊书袋是一样样的。永安的家庭以及他的内心世界,他对慈母的怀念,我可以通过他的文字了解。特别是,三线学兵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史无前例后无来者,我对这些同学始终心怀敬意!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吃不饱饭,却干着艰苦危险的工程。甚至有人为那条穿山越岭的铁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多年以后,秦岭山脉上的座座坟茔,再也无人问津!如果是别人,我只会感叹,心情激动一番而已。可是,这些人和我同龄,他们是我的同学,我怎么能对之无动于衷呢?范水莲说她们饿着肚子,爬几十米高的桥墩施工。风吹日晒,死的心都有了,一次,她饿得头晕,差点掉下山谷……说心里话,在感动的同时,我更是心疼。而这些,正是永安他们的亲身经历,这么一想,脑子还空吗?还没有内容可写吗?我就按着这个路数,分段写来,如有感动,就议论一番,算是夹叙夹议吧?永安是文化人,想起我们当年光沟子撵狼生吞古人的情况,再找一些用的着的古文继续吊书袋,风趣也就有了。

写完《永安》,自己并不自信。好在,我的文字,也就自己看看而已。这些年有了网络,也就发在QQ、博客上罢了。当然,我也会把这些发给同学群以及原型本人——永安同学!所谓影响,也就这么大,都是自己人,丢人卖害又有什么所谓?

感谢永安,他不但表示了感谢,而且把《永安》发在一个颇有影响的网站。这样,动静就有些大了。永安告诉:“亚民呀,这篇文章点击量挺高的。”我有意查了一下,五百多吧。对这些我真没有概念,就把这个网站的其他文章翻翻,大都一百左右。我是俗人一个,看到这个结果,自然很是高兴!

除此而外,一些去过三线朋友,也给我发来文字,摘录一段如下:

“亚民:您好!文章写的非常好,你虽然没去三线但把哪时的情景和真实感情都写出来了,当年,饿着肚子干活是常事,记得有一次刚吃完饭,和没吃一样,我跑到连部,见贾英俊拿了个馍已咬了一口,我说:英俊,把你喔馍给我吃吧?英俊把牙口那点馍掰掉,将剩下的多半个给了我,此事已过去51年,英俊也已去世30余年,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不会忘记!……”

我写了《永安》,却感谢永安,是他把《永安》(网站做了些调整并改名《我的同学李永安》)发到了网站。古人云: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凭着这些文字,我还联系到一些多年没有谋面的老朋友。因此,我很高兴!

                                                       2022/8/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郊游秦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