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照

拍婚纱照小记
赵长顺
我和妻是1974年10月4日结婚的。那时批林批孔正搞的剑拔弩张。影楼都当封资修砸烂了,那年月谁还拍婚纱照呀。世时变迁,三十年后的今天,拍婚纱照不但是年轻人的时尚,连一些中老年人也赶时髦。妻子爱美,在和我商量三十年婚庆时,特意提出补婚纱照的要求,我不经思量,就爽快答应了。
她们一个个貌美如花,楚楚动人,穿着洁白裙纱,袒胸露背,十分招眼。路过的行人,不时驻足张望。无疑,这里是最吸引眼球最聚光的地方。我看了妻子一眼,她也面有难色。这里是年轻人的世界,我们都己年过半百,人老珠黄,己被岁月推进夕阳红的行列,怎敢向这里靠近?这反差之大,不是让人难堪蒙羞吗?一向上街后就象打了鸡血似的妻,竟退缩到我的身后。我犹豫半天,心想:今天专门来拍婚纱照的,己走到影楼门前,却望而却步,今天这任务怎能完成?于是,我硬着头皮大着胆子向影楼里走去。一个身材修长,窈窕妖艳,身着红旗袍的小姐迎上来问我:"师傅,你找谁?有什么事吗?”天哪,但凭这一句问话,就知道这不是我们该来的地方。但我:还硬着头皮,支支吾吾说明了来意。“我和老伴结婚三十年了,今天想来补补婚纱照。”那小姐脸上绽开了笑容,爽快的说:“可以呀,但我们要照整套的"我问:整套的什么价?“二千到一万"。小姐的报价惊的我和妻都目噔口呆。我们在家商量过,化二三百元,最多不超过五百元,照几张作个纪念而己。小姐的最低报价,对我们当时工资仅四五百元的工薪族来说,也是一笔难以掏出侈奢开支。看这儿不行,我们就退出来,又沿街寻找。找了二三家均不合适。此时,己近中午,走的人困马乏,肚子也闹情绪。我有点沮丧,心想,莫非我们己被社会淘汰了遗忘了,若大的西安市,竟没有一家影楼愿为中老年人服务的。这时,我也无心找了,只跟着妻子瞎走,执着的妻又来到一家影楼前,还没等我们询问,一位打扮入时的小姐迎上来,主动问:“老师傅是不是想照婚纱照?"我急忙说:“是”小姐赶忙递上一张优惠卡,并说:“我们今天搞活动,用这张优惠卡可打八折。”然后,热情的把我俩带上二楼大厅。看来这里生意冷淡,楼上营业厅只有七八个服务生,没见一个顾客。这也正合我的意,顾客少,我们就放松些,自由些。看了价目表,还能接受。我和妻一眼选上了288元一套的。接着开始化装,其实,男的化装很简单,捣弄一下发型,换件衣服就行了。女的工序十分复杂,描眉,施粉,盘头,大约一个多小时才化装好。透过镜子一看,哇,略施粉黛后的妻真漂亮。我一阵欣喜。接着,就是拍照,除了摄影师外,还有二三个服务生在旁边协助,一会摆这个姿势,一会弄那样造形,一会捧束花,一会拿把扇。我们真成了木偶,一招一式,或坐或站,包括脸部表情,都由人家摆布。这样足足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算拍完了。因这是数码相机拍摄,当即可在电脑上看到照片,一共拍了三十多张。按价目表规定,我们只能选十张,可妻子眼晴盯着电脑银屏留恋不舍,那几位小姐凑过来帮腔。“阿姨,这张你照的多好,多漂亮,选上吧",“还有这张,叔叔真帅,选上"。“还有这张,你们俩照的多自然,笑的多甜,多幸福"。在摄影师和几位小姐的煽动下,妻子不忍割爱,一口气又选了十多张。一看价目表,每张加价二十元。我们都明白这是商家抄作,可妻子坚持都要,我也不想扫她的兴,只是很不情愿的又掏了200多元。这再一次印证了那句话,男人是理性动物,女人是感性动物。还好,没有超过心理预期。我们付请款,高高兴兴离开了影楼。
一星期后,我取回了相册,看到妻子披着婚纱,袅娜多姿,光彩照人,仿佛还是青春少女,我也年轻了许多。儿子儿媳都赞不绝口。妻掩饰不住高兴的心情,要我题几个字。我拿过像册,突然发现我的鬓角冒出的几缕白发。脑海立即涌现出一个怪怪的念头,不知情的人会不会怀凝我们是二婚。为了释凝,我想起结婚三十年西方人称为珍珠婚。于是,我在相册上题了:“珍珠婚纱照——结婚三十年纪念"。妻连说:好!好!我如释重负,像完成了人生一桩大事。
赵兄:
最近很有点忙,刚刚看完您写的《婚纱照》挺好的。补拍婚纱照,原想弥补一下人生的遗憾,却带来了那么多的感慨,人生况味一言难尽,所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其实呀,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遗憾,用善良和宽容之心把这些真实的表现出来却是一种美丽!《婚纱照》是患难夫妻同甘共苦的写照,很羡慕你们的。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完美。完美其实并不美,例如断臂的维纳斯,就是所谓的残缺美!觉得挺好,我一个二道毛,岂敢改老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