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顾颖琼博士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大陆很出名,有学术上的原因,也有生活上的原因,从他个人角度来说,他曾自诉:“自己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做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名利还是贡献,杨政宁现在可谓是中国人(黄种人)能达到的最高程度。可是你知道吗?就是在给杨振宁荣誉和地位的美国,他居然被当时美国的科学领袖奥本海默(白人)认为有精神病,应该好好治疗。
很多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李政道和杨振宁因推翻“宇称守衡定律”而双双荣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衡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中的革命”。1957年的报道高潮中,还时时提到中国留美女物理学家吴健雄,是她以精美绝伦的实验设计和连续几个月的辛勤工作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的不守衡”,从而把李、杨推上了诺贝尔奖得主宝座。
杨振宁也因此在中美两地获得了巨大声誉,白人发的诺贝尔奖也让杨政宁在自己的出生地风光无限,并因此改变了自己当时在国内家人的命运。之后自己也在回国之后得到了很大的风光,并在几年前,放弃了美国国籍。
杨政宁和李政道的合作曾经很有成果,顾颖琼博士对此非常赞同,李政道在《破缺的宇宙》一文中写道:“从1956年到1962年,杨和我共同写了32篇论文······合作紧密而富有成果,有竞争也有协调。合作的成果大大多于每个人单独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后面的两句话是实事求是的说法,更是令人鼓舞的说法。它曾被李、杨共获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事实所证明,使人想起中国人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
但很可惜的是,裂痕很快出现,顾颖琼博士查阅多方材料,从两人各自的回忆录里,总结出来以下的结果。杨振宁说,他在发现“宇称不守衡”中的功劳比李政道大。1982年,他在《获诺贝尔奖的论文产生经过》一文后记中说:“李政道先是反对这种(有关宇称不守衡的)观点。我力图说服他······后来他同意了我的意见。”《李政道传》则说:“这一发现是李政道先找到突破口的”,因此“论文由李政道执笔,署名也是李政道在前”,“在诺贝尔奖委员会通知以及所有媒体的报道中,两个名字的次序都与获奖论文的署名一样,李政道在先,杨振宁在后”。然而,据《李政道传》说,“到斯德哥尔摩领奖时,杨振宁突然提出,授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而他夫人杜致礼则想在出席晚宴时让国王作陪,也就是说,在进入晚宴会场时她要走在最前面,杨振宁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
李政道大为惊讶,不同意这么做。但是,杨振宁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君。秦对李政道说,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这样李才勉强同意”。再往后,1962年5月12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刊登伯恩斯坦写的《宇称问题侧记》。杨振宁看到校样后说“文章里‘某些令人痛苦的地方’,要和李政道讨论”——又是“排名先后”问题,“杨振宁提出,文章中某些地方,他希望名字写在李政道之前,另外,他夫人杜致礼的名字也要放在秦惠君之前。因为杜致礼年长一岁。第二天,杨振宁到李政道家里提出,凡是文章提到‘李和杨写了······’的地方都要加一个注,说明是出于字母排序的习惯”。“对杨振宁的这些要求,李政道觉得太无聊。当天晚上,杨又打来电话,说那些注或许可以不加,但文章里都要写成‘杨和李’。李政道感到失望,只好建议他们今后不再合作。杨振宁随即变得十分激动,开始哭起来······”
以上一切听起来就好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互相吵架一样,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两位中国诺贝奖得主之间。
顾颖琼博士发现“李杨之间的恩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个人范畴,延伸到了日后中国基础学科的发展。”国内高能物理学界本来就存在分歧,1972年后杨振宁和李政道陆续回国访问并介入其间,“使这一分歧就带有了浓厚的个人意气的色彩”。“李政道主张建高能加速器,杨振宁反对;李政道主张重视基础科学,杨振宁力主搞应用科学;李政道创立特殊的考试办法帮助中国学子赴美留学,杨振宁就说是‘丧权辱国’,等等”。《李政道传》写道:杨振宁“对中国高能物理发展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建议,甚至主张冻结基础研究的经费,说这是全民族的利益,主张科学院要以发展性研究为主,从而‘生产第一’,‘生产第一’,‘生产第一’······推而广之,似乎只要是李政道赞成的,杨振宁就反对。”
两位中国人的联合科研曾经是被白人科学家们称赞和羡慕的,美国科学领袖奥本海默曾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享年62岁),著名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1929-1947年)。1943年奥本海默创建了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并担任主任(Director) ;1945年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就是这个奥本海默在得知两人内讧之后,他说:“李政道应该不再做高能物理,而杨振宁应该去看精神医生!”
后来,李政道并没有离开高能物理,而杨振宁也没有去看精神医生。区别是李政道退休后选择在美国隐居,而杨振宁则风光不已的回到了家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