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著作,由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作。这本书围绕艺术的定义、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艺术品的价值判断而展开。作者通过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雕塑、意大利绘画,发现艺术最初是从对事物的或多或少的模仿,逐渐演变成受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晶。其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是后天动力。同时,作者还认为艺术品的价值特征有三种,即特征重要程度、特征有益程度和效果集中程度,提出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特征,表现事物的某个突出而显着的属性,某个重要的观点,某个主要状态。
作品还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有一系列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贡献,同时引用了该区域二三百年的绘画、雕塑和文学主要作品,以及众多的创作者,来印证作者得出的结论。这本书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历史书,再现了西方文明艺术的产生、发展和变迁;对非艺术爱好者来说,又是一本哲学书,系统阐释了西方艺术缘何而来,怎样形成今天的状况。本书尤其对希腊人、意大利人、日尔曼人等民族有深入描写,为读者了解这些种族及其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将该书中认为有价值的部分摘录下来分享给读者,以使读者有所启发。
一、艺术
(一)艺术概述
艺术表现生活。
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与周围的风俗。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如:植物与地域相连。地域是某些植物与草木存在的条件,地域的存在与否,决定某些植物的出现与否。艺术的产生和植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
环境与艺术既然这样从头至尾完全相符,可见伟大的艺术和它的环境同时出现,决非偶然的巧合,而的确是环境的酝酿、发展、成熟、腐化和瓦解。通过人事的动荡,通过个人的独创与无法预料的表现,决定了艺术的酝酿、发展、成熟、腐化和瓦解。
一切对待人生的重要观点都有价值。几千年来,多多少少的民族都努力表现这些观点。凡是历史暴露的,都由艺术加以概括。
艺术的第一个时期是真情实感; 第二个时期是墨守成规与衰退时期。
重重束缚之下的思想谈不到什么个性,真实性和生命力。
艺术力求形似的是对象某些独特的东西,而非全部。
正确的模仿并非艺术的目的,事实上,某些艺术品有心与实物不符。
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关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创作者有意识的改变。
艺术应着重表达的,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
艺术是影子,才能是本体,艺术始终跟着才能的诞生,长成,衰落。
在滥用方法技巧高于一切的时代,早期作品所有的生动的创造, 表现的自然,热情奔放,绝对真实等优点,现在都不见了,至少丧失了一部分。
没有一种艺术比雕塑更需要单纯的气质,情感和趣味。
音乐与别的艺术更宜于表现飘浮不定的思想,没有定形的梦,无目标无止境的欲望,表现人的惶惶不安,又痛苦又半死的混乱心情,样样想要而又觉得一切无聊。
绘画,第一是表现特征,第二是色彩的和谐,第三是布局的巧妙。
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一种宗教情绪,一种哲理的参悟,一种人生观。
艺术家需要有一种不可缺少的天赋,就是把握事物独特本质的能力。
艺术家的全部工作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或者表现中心人物,或者诉之于中心人物。
艺术家应全神贯注地看现实世界,才能尽量逼真的模仿,而整个艺术就在于正确与完全的模仿。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达意志的坚强卓越;拉斐尔的作品,表达心灵的柔和与永恒的和平;雷奥原始地多的作品,表达智慧的超截止与精微玄妙。
(二)艺术品特征
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基本或显著的特征,使特征更显著更居于主导地位,比实物所表现的更完全更清楚。在现实界,特征不过居于主要地位,而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
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水表失的部分加以改造。
作品中的特征越显著越占支配地位,作品越精彩。一个是看特征是否更重要,特征是否更稳定更基本; 一个是看特征是否有益,对于具备这特征的个人或集团,是否有助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精神生活的价值与文学的价值完全一致,艺术品等级的高低取决于它表现的历史特征或心理特征的重要,稳定与深刻的程度。
特征的重要程度:越不容易变化的特征越重要。一种特征是深刻的,内在的,先天的,基本的,属于原素或材料的特征;另一种是浮表的,外部的,派生的,交叉在别的特征上面的,是配合或安排的特征。
特征的重要程度取决于特征力量的大小; 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抵抗袭击程度的强弱。因此,特征的不变性的大小,决定特征等级的高低;而越是构成生物的深刻的部分,属于生物的原素而非属于配合的特征,不变性越大。一个特征越接近本质,势力范围越广大。势力范围越广大,特征就越稳定。
特征的层次:第0层,概括的观念(或语言),指一切能创造文明的高等种族所固有的特性,人类凭这一点才能建立社会,宗教、哲学,艺术。第一层,原始地层,民族特性。第二层,一个完全的历史时期,如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时代。同一精神状态会统治数百年。这个特征附带或引伸出一大堆主义和思想感情;宗教、政治、哲学、爱情、家庭,都留着主要特征的痕迹。第三层,能持续二三四十年或半个世纪,思想感情是整整一代人的思想。第四层,持续三四年的一些生活习惯与思想感情,这是流行的风气,暂时的东西。
文学作品,表现的原素,第一是人物或心灵,显著的人格性格;第二是遭遇与故事,指情节,以故事表现性格。第三是风格,风格的应用要适合于故事与性格。三种要素要协调。
(三)艺术的哲学性
哲学家所说的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主要特征。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事物的某个突出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观点,某种主要状态。主要特征是一种属性,所有别的属性,都是根据一定的关系从主要特征引申出来的。
在希腊是肉体的完美与机能的平衡,不曾受到太多的脑力活动或太多的体力活动扰乱;在中世纪是幻想过于活跃,漫无节制,感觉象女性一般敏锐;在十七世纪是专讲上流人士的礼法和贵族社会的尊严;到近代是一发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不得满足的苦闷。
这个人物在希腊是血统优良,擅长各种运动的祼体青年;在中世纪是出神入定的僧侣和多情的骑士;在十七世纪是修养完美的侍臣;在我们的时代是不知厌足和居有成性的浮士德和维特。
民族的本能所要求的,刺激艺术家的创作的,是表现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生活,象肉眼看到的一样。艺术的目的不在于改变现实,而在于表达现实; 艺术用同情的力量使现实显得美丽。
个人的特色是由社会生活决定的,艺术家创造的才能是以民族的活跃的精力为比例的。
温和的自然界使人精神活泼,平衡,把机灵敏捷的头脑引导到思想与行动的路上。
无论什么时代,理想的作品必然是现实生活的缩影。观察现代人的心灵,会发觉感情与机能的变质,混乱,病态,可以说患了肥胖症,而现代人的艺术便是这种精神状态的复制品。
到了今日,塞得满满的头脑,种类繁多且互相矛盾的主义,过度的脑力活动,闭门不出的习惯,不自然的生活方式,各种欲望的狂热的刺激,都使神经过于紧张,过分追求强烈与新鲜的感觉,把潜伏的忧郁,渺茫的欲望,无穷的信心,尽量的发展。
社会和时代精神发生一次大变革,必然有新的理想形象出现。社会的复兴,财富与民智都有极大的发展,艺术也由此兴起。
有一种超乎一切之上的动力,就是爱。因为爱的目的是促成另外一个人的幸福,把自己隶属于另外一个人,为了增进人的幸福而竭忠尽智。
精神的生命是肉体开的花,缺少精神,肉体就残缺不全。精神生活达到相当的高度会轻视肉体生活,或者视肉体为附庸。
二、环境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作品一朝陈列在群众面前,只有在表现哀伤的时候才受到赏识。
群众的趣味完全由境遇决定;抑郁的心情使他们只喜欢抑郁的作品。
一个以快乐为主的时代。比如那些复兴时期,在安全,财富,人口,享受,繁荣,美丽或者有益的发明逐渐增加的时候,快乐就是时代的主基调。
环境,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了艺术品的种类。环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环境用重重障碍,阻止别的品种发展。
科学抱着这样的观点, 既不禁止什么,也不宽恕什么,它只是检定与说明。
科学同情各种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派别一视同仁,把它们看做人类精神的不同的表现,认为形式与派别越多越相反,人类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越多越新颖。
三、种族
两个同一种族,二者的差异几乎为零,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却演变成两个族类。
(一)希腊人
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把它敬奉为偶像,在地上公布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如神明。这正是希腊兴起雕像的原因—表现力量、健康和活泼的美。当时一切社会基础、制度、风俗、观念,都在培养雕塑艺术。
他们把制度作为手段而非目的。他们利用制度求自身的和谐与全面发展; 他们同时是诗人,哲学家,批评家,行政官,祭司,法官,公民,运动家,锻炼四肢,聪明,趣味,集一二十种才能一身。他们才智绝伦,心灵扩张、感官精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需要现时的,生动的欢乐和活泼。他们具有开朗的心情,乐观的倾向,永远年轻的民族乐趣。他们把人生看做及时行乐,他们是快乐而长生的神明。他们以人生为游戏,以人生一切严肃的事为游戏,以宗教与神明为游戏,以政治与国家为游戏,以哲学与真理为游戏。他们具有感觉的精细,力求明白并懂得节制,讨厌渺茫与抽象,爱好与重视现世生活。对于力量有深刻体会,力求恬静和愉快。
希腊民族与日耳曼民族,在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的文明中是两个柱子的柱头。
(二)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绝顶聪明,头脑特别敏捷。他们好象生来就是文明的,至少接受文明很容易。他们的审美感是天生的,热烈的,他们更能产生艺术品。他们把精神生活享受看得高于一切。他们注重让精神、五官,尤其眼睛,得到享受。他们有较高的文化,但缺乏人身安全。他们是上流人物,谈吐优雅,但同时又是武士、杀人犯。意大利人,需要讲话、唱歌、跳舞;他们甘心游荡,得过且过,游手好闲是自然的事。他们视懒惰为高尚的生活。
意大利艺术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意大利艺术的中心是人体,是自然、健全、活泼、强壮,能作各种体育活动的全裸或半裸的人体,在阳光之下对自己的四肢,本能,一切器官的力量,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为追求美而简化现实,把细节淘汰,删除,减少,使重要特征格外显著。
(三)法国人
法国巴黎是目前世界上最喜欢谈天和读书的城市,最喜欢鉴别艺术,体会各种不同的美,外国人觉得巴黎的谐趣,有变化,且愉快。在法国画上,诗歌,历史,戏剧的成分远过于造型的成分。对于美丽的裸体,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法国绘画感受太薄弱;它在各方面用尽功夫要求表现远方与古代的真实场面,真实服饰,以及表现悲壮的情绪,风景的特殊画面。
表现想象力最完全有两大民族,一个是法国民族,更北方式,更实际, 更重社交,拿手杰作是处理纯粹的思想, 就是推理的谈话的艺术; 另外一个是意大利民族,更南方式,更富于艺术家气息,更善于掌握形象,拿手杰作是处理那些诉之于感觉的形式,就是音乐与绘画。
(四)日尔曼人
他们更注重事物的本质,注意真相,注意内容。他们的本能使他们不受外貌诱惑,而是去揭露与挖掘隐藏的东西,不怕难堪,不怕凄惨,一点细节都不删除,不掩饰,哪怕是粗俗和丑恶。他们以内心为主,认为灵魂得救是在于内心的皈依,把法定的权威置于个人信念之下。
四、社会
社会制度一瓦解,象血肉之体一样是由于自身的力量,衰弱或康复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本质与遭遇。
当人享到了安乐,窥见了幸福,惯于把安乐与幸福看做分内之物。所得越多就越苛求,而所求竟远过于所得。同时实验科学大为发展,教育日益普及,自由的思想越来越大胆,信仰问题以前是由传统决定的,如今摆脱了传统,自以为单凭才智就能得到崇高的真理。大家觉得道德、宗教、政治,无一不成问题,便在每一条路上摸索,探求。八十年来不知有多少种互相抗衡的学说与宗派,前后接踵,每一个都预备给我们一个新的主义,向我们建议一种美满的幸福。
人人知道,一个君主能够守信,待人光明正大而不奸诈阴险,是值得赞美的。可是根据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凡是成大事的君主都不以信义为重,而是用奸诈的方法迷惑一般人的头脑。把那些始终守信的人消灭掉。谨慎的国君看到守信于已有害,或者许诺的动机已经不存在的时候,就不能或不应该信守谎言。何况身为君主,永远不会缺少正当的理由掩盖他的失信。最要紧泊是掩盖的巧妙,做一个高明的骗子和高明的作假的人。一般人头脑简单,只顾眼前的需要,所以骗子总能够找到受骗的人。
土地更肥沃,生活更舒服,人的毅力较差,肉欲更强; 人民爱享乐,不大肯吃苦。
无穷的恐怖与无穷的希望,烈焰飞腾和万劫不复的地狱描写,光明的天国与极乐世界的观念,对于受尽苦难或战战兢兢的心灵都是极好的养料。
形式的富丽、怪异、大胆、纤巧、庞大,诉诸于幻想所产生的夸张的情绪与好奇心,这一类心灵需要强烈、复杂、古怪、过火、变化多端的刺激--哥特式建筑,表现出极大的精神苦闷。
五、其他
青春多美!但消失得多快。
要行乐,趁今朝。明日的事儿难分晓。
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
吃过苦的人总比较软弱,拘束。宗教,法律、警察的管束,刻板的工作养成的习惯,都起着抑制作用。
人身上还有比观念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他的结构。也就是他的性格,是他天生的本能,基本的嗜好,感觉的幅度,精力的强弱,总之是他内部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个民族的特性尽管屈服于外来影响,仍然会振作起来,因为外来影响是暂时的,民族性是永久的,来自血肉,来自空气与土地,来自头脑与感官的结构与活动;这些都是持久的力量,不断更新,到处存在。民族的本能在外来的势力之下依旧存在。
十二美德:信仰、慈悲、正直、理性、节制、刚强、真实、慷慨、勤谨、希望、勇敢。
冲积土这个名词,就能产生无数的特点构成地区的全部外形,不仅构成地理的外貌和本质,并且构成居民及其事业的特色,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性质。
在干燥的地区,起作用的主要是天空,线条占主要地位。在湿润的地区,起作用的是土地,引人注意的物的体积,以及从阴暗到明亮的不同的强度,以及颜色从淡到浓的不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