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
《悉达多》是德国作家黑塞的作品之一,内容主要围绕人生的意义展开探讨。作者引入悉达多这个角色,描述了他在独立追求人生信仰的精神之途中,根据自己内心声音的指引,走上了一条追逐物欲与情欲的歧途。在经历了穷奢极欲的物质和情欲生活之后,厌倦了的悉达多从新走上了修行之旅,并达到了他理想中的人生彼岸。人生的意义,最终在追逐的过程中通过感受得以实现。下面,我们来一起阅读这本书。
一.故事梗概
故事讲述古印度婆罗门有志青年悉达多,俊美慧中。为拥有内心永恒的幸福和平静,他放弃贵族名望的奢侈富足生活,与好友乔文达一道走上了沙门修行的生活道路。为探寻人生意义和真谛,一路苦行,偶遇了三位沙门,与他们同行求道。在舍卫城,他们聆听了佛陀乔达摩的教义,悉达多没有选择追随佛祖,继续一个人走自己的求经修行之路。他在城市里结识名妓迦摩罗,又转而认识商贾施瓦弥,开始追逐情欲和名利。当拥有美女和金钱之后,悉达多厌倦了,再次抛下世俗,走向了自我修行的道路。在河边,他遇到船夫瓦酥迪瓦,并与他共同生活,一同追求人生本真的最终意义……
二.悉达多的修行之路
起始阶段:悉达多唯一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喜无悲。“我”被去除,不复存在。他需要扼杀感官,毁灭记忆。从“我”中逃走,融入陌生万物之中。
为达到这个修行,他首先是从克己开始的,他学会诸多克己的方法。通过受苦,情愿受苦和战胜疼痛、饥饿、焦渴和疲惫,走向克己。通过禅定,通过在一切表象前心神凝定走向克己。他学会诸多修炼之道,千百次摆脱“我”,以永久地停驻在无我之中。
第一阶段:悉达多认为,世上只有一种知识,它无处不在,它就是自我。它存在于我中,存在于你中,存在于一切中,而获得这些通过求知欲、聆听圣贤的言辞和修习是不能得到的。一位真正的求道者,真正渴求正觉成悟之人不会接受任何法义。但得道之人却认可任何法义、道路和目标。没有什么能将他和其他万千驻永恒、通神冥的圣贤隔绝。
第二阶段:佛陀告诉悉达多,法义的宗旨并非为求知好学的人阐释世界,而是济拨苦难。而悉达多认为,没有人可以通过法义得到解脱。因此,为摆脱所有圣贤及法义,他必须通过自己独行来实现自我的目标,哪怕是幻灭。
第三阶段:悉达多认为,要学的是“我”的意义及本质。“我”,是我要摆脱、要制胜的东西。“我”,是我无法制胜,只能欺罔、逃遁、隐藏的东西。因此,他拜自己为师,要认识自己,认识神秘的悉达多,从外求转向内求。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
第四阶段:悉达多认识到,肉体并非自我,感官游戏并非自我。如此看来思想也并非自我,才智并非自我。如果一个人扼杀感官意义上的偶然之我,却喂养思想意义上博学多能的偶然之我,他是不会寻得自我的。听凭内心的召唤,而非外在的命令。
第五阶段:悉达多踏入了追逐情欲和名利之路,过上了酒醉迷金,荒奢极欲的放纵生活。他学会做生意,发号施令,对贫穷者残忍。他学会和女人寻欢作乐,乐此不疲。他接受了他曾经最蔑视和鄙夷的东西,他和世俗之人越来越像!世俗将他彻底囚禁,情欲、贪欲和惰性俘虏了他。
第六阶段:悉达多经过反思后认识到,在追逐信仰的路途上,他步入了绝望的歧途,他甚至想通过一死了结。分析后认为,他曾徒然地自我苦斗,是太多知识阻碍了他。太多神圣诗篇、祭祀礼仪,太多苦修,太多作为与挣扎!他终于明白,任何学问也不能使他获得救赎,他应该听从内心之声音。他曾步入尘世,迷失在欲望和权力、女人和金钱中,成为商人、赌徒、酒鬼和财迷,直至最终陷入苦涩的绝望,当荒淫利欲熏心死去,一个新的悉达多将再生。
第七阶段:悉达多开始在某些时间意识到自己正过着荒谬的生活。所有这些他做的事情无非是游戏。这些游戏令他快活,让他愉悦,但真实的生活却擦身而过,无法触及。他应该真正地去生活、去劳作,去享乐,而不只是一位旁观者。路在前方,走这条路是他的使命,诸神在等他。
悉达多的人生之路确实古怪曲折。少年时,他只知神明和献祭。青年时,他只知苦修、思考和禅定; 他渴求梵天,崇拜永恒的自我。壮年时,他追随忏悔者生活在林中,漠视肉体, 忍受酷暑严寒和饥饿。之后,他又奇迹般地与佛陀和至高的法义相遇,关乎圆满世界的真理如血液般在他体内奔涌,但他又不得不告别佛陀及其伟大学说。他跟迦摩罗学《爱经》,跟施瓦弥学做生意,赚钱又赔钱。他学会养尊处优,满足肉体。他失去精神家园,荒疏思想,忘记圆满。在这漫长曲白路上,他从一个孩子成为一个男人,一位思考者成为世人。这是他的曲折的、应得的路。
第八阶段:悉达多舍弃了欲望和名利生活,回归节制的生活,思考的乐趣,禅定的习惯。他遇到的船夫瓦酥迪瓦说:我跟河水学会倾听,你也该跟它学。河水无所不知,求教河水你可学会一切。你已学会足履实地,学会沉寂并向深处探寻。向河水求教,学会抛弃激情和期盼,不论断、无成见地以寂静的心,侍奉和敞开的心去倾听。
生活也是一条河,这条河是幻象,而非现实。河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他听见河水的合唱。每个人都奔向目标,被折磨,受苦难。河水咏唱着,满载着渴望,燃烧的苦痛和无法满足的欲望,奔向目标。由所有人组成的河水奔涌着,痛苦地奔向多个目标,奔向瀑布、湖泊、大海,抵达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喜与悲,善与恶,笑与哀,掺杂其中。
第九阶段:悉达多不再嘲笑世人的虚荣、欲望和荒谬,反而通晓他们,爱戴敬重他们。他看到人们为欲望而活,因欲望不断创造、出行、征战,不断受难。他爱他们。他在他们的每种激情,每种作为中看到生命,生机,看到坚不可摧。他在他们盲目的忠诚、盲目的坚韧中看到可爱和可敬之处。
第十阶段:什么是智慧?不过是生命中的每个瞬间,能圆融统一地思考,能感受并融入这种统一的灵魂的准备,一种能力,一种秘密的艺术。和谐、喜悦、统一,对永恒圆融世界的认知。当人的灵魂不再执念于一种声音,自我不再被占据,而是倾听一切,倾听整体和统一时,人就达到了智慧,达到了圆满,自我与自然融于统一之中。
最终阶段: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一切罪孽都承载宽赦,所有将死之人都孕育永恒的生命。当人们认为时间被终结,人视过往、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为同时,这时一切皆为善、圆满和梵天,世间存在的一切皆为美好。一切皆有定数,一切只需赞赏、顺从和爱。因此,生命在于接受这个世界,并爱它。
三.佳句采撷
一切都是欺骗,散发着恶臭,荒言的恶臭。一切欲望,幸福和优美皆为虚幻。
宗教的宗旨并非为求知好学之人阐释世界,而是济拨苦难。
我的求道之路,是为摆脱所有的圣贤及法义,我去实现我的目标,或者去幻灭。
一切都会重来!
一切如游戏!
我会思考、等待、斋戒。每个人都能实现目标,如果他会思考、等待、斋戒。
世事如此。各有索取,各有付出。这就是生活。
听多,说少。
一切未受尽的苦,未获得的救赎都会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