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之路》

(2021-06-10 21:11:22)
分类: 读书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扮演多种角色,追求多方面的成功,似乎一旦抵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就能够与幸福长伴。但在长途跋涉奔波,遍尝艰辛忧患之后,我们或在重负之中变得百孔千疮,已不是当初的自己;或在痛苦之中丧失了灵魂,已不见初心。即使有获得成功的,也在一瞬间意识到,已实现的幸福已化为乌有,真正的幸福尚在更远处招手。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哲学家罗素的这本《幸福之路》,带领我们一起走向心灵的幸福。

《幸福之路》

一、论快乐

快乐可分为两类:自然的快乐和幻想的快乐,或者说禽兽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一种是人人都可达到的,通过强健的体力,充分的工作,以及克服困难而获取的;另一种是能读写的,通过教育的方式获取的,产生于文学、艺术、绘画以及科研等精神领域中。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对某件事情的信仰,或沉溺于一件嗜好里面,是大多数人的快乐之源。

快乐的原因之一,在于一天天的少关注自己。把注意力投向自身以外,以引导我们通往幸福之路。

对于大多数人的快乐,一些简单的事情是必不可少的:饮食与居处,健康,爱情,成功的工作,小范围里的敬意。

接触大自然,本身就有让人深感快乐的地方 。

各种不快乐,一部分是由于社会制度,一部分是由于个人心理。

不快乐大部分是由于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学,错误的生活习惯等,最终毁掉了我们可能得到的快乐。

有些人是不能快乐的,因为他们有很高的理智根源和错综复杂的哀伤。

对权力和虚荣的过分渴求,往往导致不幸。

理性不会阻遏快乐。

多有智慧就多有烦恼,增加知识就增加忧伤。

人,和其他动物 一样,宜于作相当的生存斗争。人一旦满足了他的所有欲望,努力和幸福便向他告别。

《幸福之路》

二、论烦恼

烦闷,是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动力之一,是眼前的现状,是想像里围绕着“另外一些更愉快的情形”,烦闷使一个人的官能不能专注于一事一物。解决烦闷之法在于不停地追求新的刺激。战争 、屠杀、迫害都是逃避方法之一。

去过一种生活,使低级生理的需求几乎占去你全部的精力,这样人就不会因生活需求太易满足而觉得苦恼。

烦恼,可用高明的人生哲学和较多的精神纪律来免除。一个明哲之士,只在有目的时候才思索他的烦恼,而在其他时间将烦恼置之脑后。

一个消除烦恼的方法,就是你操心的事根本无关重要。一个人如果能把希望与思念集中在超越自己的事情上,烦恼就自然会消失。因此,不要把自我看得太重。

对付烦恼的正确办法,是集中精神,合理地、镇静地把烦恼想一个彻底,直到你和它完全熟悉为止。

烦闷,有一部分是和逃避过度的兴奋有密切关连,而过度的兴奋不但损害健康,且使对一切的快感变得麻木。

刺激太少,产生病态的嗜欲;刺激太多,使人精力枯竭。所以忍受烦闷的能力,对于幸福生活是必要的。

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自幼培养。

现代人所感受到的烦闷,与和大自然脱离有关。

《幸福之路》

三、论嫉妒

嫉妒是民主制度的基础。

嫉妒是最普遍,最深刻的情欲之一。

嫉妒的人希望给人以祸害,且他自己也因此而忧郁不欢。

嫉妒很大程度受童年的不幸所影响。

嫉妒产生的根源是攀比之心。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理应去享受它,而不是与他人攀比而产生嫉妒之心。

一个聪明的人决不因别人有东西就对自己所拥有不感兴趣。嫉妒是一种恶习,一部分属于精神,一部分属于智力。

解决嫉妒的方法是,培养精神纪律,不作无益之想。享受你手头的欢娱,做你应当做的事,保有本能而满足的生活 。而不是去做一件愚蠢之事-- 和比你更幸运的人作比较 。

增加钦佩,减少嫉妒,是通往幸福之路。

由于嫉妒 ,人必须学会超越自我,由超越自我而变得自由自在,就像宇宙一样无挂无碍。

人们偏重于嫉妒和攀比,和文化水准低有关。

《幸福之路》

四、论兴致

兴致之于人生正如饥饿之于食物。

被爱的感觉比任何旁的东西都更能促进兴致。

一个人感兴趣的事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以便填补我们空虚或虚无的日子。

喜欢冒险的人对各种不愉快的经历也会感到兴趣,只要不损害他的健康即可。

一个有兴致的人,能够在每次打击后对人生和世界重新发生兴趣。

真正的兴致,是人类天然救济物的一部分,除非它被不幸的境遇摧毁。

文明社会里丧失兴致,大部分是由于自由受限。因冲动被限制,使文明人在生活每一刹那都失去自由。这一切都使兴致难以保存,因为不断束缚产生疲劳与厌倦。

五、论情爱

如果一个人没有情爱,对任何人都是重大不幸,因为剥夺了他人生中所能有的最大快乐。

情爱,在两人真正相互的关切上说,不仅是促成彼此福利的工具,且是促成共同福利的工具,是真正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切的提防中,爱情方面的设防,对于真正的幸福或许是最大的致命伤。

爱情不应超过某种程度的自私,但无疑必须有相当程度的自私。

爱情,首先应认作本身便是欢乐之源。爱情之应受重视, 因为它增进一切关于美妙的享受,如音乐,山巅的日出,海上的月色等 。爱情能戳破“自我”这个坚厚的壳,因为它是生物合作的一种,需要双方合作才能完成对方和自己的目标。爱情是导向合作的最原始最普通的形式,如性器官的本能耦合。爱情在最高形式上表示现出任何其他的东西都无法代替的价值。

《幸福之路》

六、论家庭

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家庭的快乐,那他就失去了人生最深刻的一种快慰。

成为他人的父母,能够在心理上获得最大且最持久的幸福,它能超越人所经历的任何快乐。

在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上,单方面的快乐相对容易,双方都快乐就难了。

父母占有冲动常使他们误入歧途,除非他们非常谨慎或心地非常纯洁。

父母必须从最开始就尊重儿女的个性。

七、论工作

工作有不同等级,从单纯解闷到最深遂的快慰。工作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消磨一天中的时间,而不必你决定做什么。虽然也感到烦闷,但决不能和百无聊赖的烦闷相比。它还可以使假日格外甘美,在假日来到时,有更高的兴趣。它还可以给人以成功的机会和发展的野心。持续地追逐目标,是人保持幸福的重要原素之一。

使工作有趣的方法,一是技巧的运用,人会感到愉快,只要它有变化,或能精益求精,直到不能再进步为止;二是从事建设性的工作。无论是创造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完成建设性的事业,是人生所能给予的最大快慰之一。

《幸福之路》

八、论闲情

一切闲情逸致,除有宽驰作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裨益。第一,它能帮助人保持均衡的意识。第二,均衡意识有价值且能安慰人心。第三,闲睱有助于吸取其他差异化观点,这些观点能增进人的幸福。

一个明哲追求幸福的人,除了他借以建立生命的主要兴趣之外,总得设法培养闲情逸致。

九、论中庸

古人把中庸之道看作主要德性之一。在完美的生命中,各种不同活动之间必须有一个均衡,决不可把其中之一推到极端,而使其余的活动不可能。

中庸之道可能是乏味的学说,但在许多方面是真理。

中庸之道是在努力与舍弃之间维持均势。

在幸福的征程上,舍弃也有它的作用,其重要性不下于努力。

我们一切独立的嗜好和欲望,都得和人生中的其他活动相协调。假如要使那些嗜好和欲望成为幸福之源,就该使它们变得健康。

《幸福之路》

十、论幸福

幸福,一部分靠外界的环境,一部分靠个人自己。

基本的幸福,其立足点是对人对物的友善的关切。友善的关切,是爱的一种,并非想紧抓、占有、索取回报的一种。促进快乐的关切,是喜欢观察他人,对他人的个性感兴趣,并愿意与他接触,从而产生愉快,而不是去支配他们或要求他们崇拜自己。

个人的幸福之源是,主动而且毫不费力地爱他人。

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扩大,并使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倾向于友善。

有安全感的人,比没有安全感的人要幸福得多。

一个人能获得幸福,唯一的条件是,他的热情与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所以,在教育方面和在我们适应世界方面,都应尽量避免自我为中心的情欲,获取那些他们的思想不贯穿自身的情爱的兴趣。

那些视成功为宗教的人,将成功视为目标和责任,那他将与幸福无缘。如果他想过得快乐一些,就必须改变他的执著。

成功是造就幸福的一部分因素,但倘若过分看重这一因素,而忽视了幸福的其他因素,幸福将与你失之交臂。

过于重视成功,把它视为幸福,事实上是种下的烦恼的种子 。

金钱在某种程度内能增进幸福,但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不一定了。

幸福的人,生活是客观的,有着自由的情爱,广大的兴趣。

在极大的限度内,幸福的生活有如善良的生活。

幸福的生活 ,大半有一赖于恬静。唯有在恬静的空气中,真正的欢乐才能常驻。

《幸福之路》

十一、其他

太多的旅行,太多复杂的印象,不适且于青年人。某些美妙的事物,没有寂寞,就不能产生。若一个年轻人过着纵情佚乐的生活,他的大脑里就难于有创新性的思想。

必须使人和自然生活的涨落动定保持接触,这是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是必要的。

把我们自己禁闭在自己的情欲里,相当于困居于一所可怕的监狱里。

在一切的激情里,我们的欲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对外界没有真正的兴趣,反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单调。

坚持人生是博斗、竞争是属于胜利者的,这种观点过度培养意志,却使人牺牲了理性和思悟 。

《幸福之路》

如果竞争成为人类生活的主题,就会使人的意志过于专注,使人产生神经衰弱,进而引发各种遁世现象 ,如寻欢作乐,无所作为。持续不断的竞争将导致停滞和崩溃。救治之道是“保持生活平衡”,接受健全而恬静的生活 。

近代文明所造成的人类的心,根本偏向于仇恨而不偏向友善。

能够填补一个人的闲睱是文明的产物。

责任意识在工作上是有益的,但在人际关系上是有害的。

烦虑、惶乱、愤怒,是毫无作用的感情。

近代高等教育的缺陷之一,是太偏于技能的训练,而忘了用大公无私的世界观去扩大人类的思想和心灵。

凡是那些能达到心灵深处的人,会把他的头脑洞开,让世界上每一隅的风自由吹入。

《幸福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