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

(2019-09-24 22:31:02)
分类: 金融

作为一个金融风险从业者,有必要经常对风险管理知识进行学习,并通过业务实践不断积累风险管理经验,验证风险管理理论,并通过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以为商业银行有效管理风险服务。下面,本人通过边笔记边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巩固风险管理的相应知识。

第二节 全面风险管理

一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进行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缓释等活动,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一系列行动的总和。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

心得:

1.现代社会各专业发展需要预管理,比如财务预算管理,风险管理亦如此,预管理化解风险成效比已形成损失化解风险更有成效,类似于医学上预防疾病一分钱,治疗疾病七分钱的道理。因此,对风险进行预管理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之一。风险管理能力越强,银行的生存发展能力越强。

3.风险管理涉及到全机构、全员、全业务,是商业银行基础管理。

4.风险管理是银行每个人员的重要的日常活动。

二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全面风险管理概念

是指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银行所有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为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保证。

(二)全面风险管理原则

一是匹配性原则。与本行风险状况相适应,并随变化及时调整。二是全覆盖原则。覆盖各机构、各业务、各币种、各风险种类、经营管理各环节、各岗位。三是独立性原则。各业务条线之间相互制衡运行机制。四是有效性原则。有效抵御所承担的总体和各类风险。五是补短板原则。依据“木桶效应”,银行必须补齐最短的木板,否则会导致银行的破产。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

(三)全面风险管理内容

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审计、企业文化、风险队伍及人员。

心得:

风险治理架构提供组织保障;风险管理策略提供智力保障;风险偏好提供业务边界;风险限额起到提供风险上限;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提供流程保障;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内部控制和审计提供纠错整改、企业文化提供环境保障;风险队伍及人员提供人力保障。

三、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选择什么样的风险作为经营对象,愿意承担多少风险,通过承担风险所期望的风险回报是多少,是统一全体员工经营管理风险的思想纲领。

风险偏好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统领作用。制定明确的风险偏好,有助于银行清楚认识自身能够承担的风险,明确表达对风险的态度,实现对风险的主动管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稳健型风险偏好:风险承担水平既不冒进,也不保守,通过承担适度风险水平获取适中回报,并保持充足的风险拨备和资本充足水平。

心得:

1.一家银行建立之前,必须结合外部环境(政策、市场、客户)和内部状况(资本、流程、管理、技术、员工等),确定合适的风险偏好。

2.风险偏好统领业务和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底线标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

四、风险管理流程

(一)风险识别/分析

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面临的风险种类和性质,分析查找风险成因及变化规律,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

心得:风险识别是风险管控的关键第一步。

(二)风险计量/评估

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计量和评估,确定风险水平。

信用风险有内部评级法模型、市场风险有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有高级计量法、极端风险有压力测试法等。

心得:采取模型计量(利用大数据)已成为现代国际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风险计量是风险管控的最重要的一步。

(三)风险监测/报告

一是监测各种风险水平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二是报告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报告分为风险事件报告、风险监测报告和风险分析报告。

心得:

1.风险监测与报告是促使风险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

2.风险监测与报告的充分性,是风险管控的前提。

3.风险监测与报告,需要将工作建议转化为工作措施,并监督落实到位。

(四)风险控制/缓释

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

心得:风险管理的各种手段的最终目标是达到风险的控制或缓释。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

五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效实现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手段。

内部控制更侧重于银行内部各层级、各部门和人员之间,合理构建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心得: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有机部分,它是在贯彻落实风险政策、制度和程序时,通过落实各部门及岗位职责,建立银行内部的部门制约、同部门内的岗位制约,以达到对重要或关键业务政策及流程的风险控制(双人制衡理论)。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以全部经营活动为审计对象,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心得:

1.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

2.内部审计以风险为导向,对风险的重点区域、重点业务进行审计,揭示重大风险;

3.内部审计对一、二道防线职能履行进行审计;

4.内部审计应具有适当的独立性。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

六 风险文化

风险文化是指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控制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是银行对待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的态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风险文化构成:

1.高层垂范。2.风险承担机制。3.有效的沟通交流。4.激励机制。

心得:

1.高层的审慎经营理念,对全行的风险管控起到基础决定性作用。

2.好的风险文化鼓励积极地承担适当风险,而不是过量承担风险,或是不担风险。

3.风险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承性,更多体现在日常的行为,而不是贴在墙上的告示。

激励机制可促进管理层所导向文化的建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车辆刮擦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