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滨逊漂流记

(2019-04-12 08:10:4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1651年,来自英国约克郡年仅16岁的鲁滨逊·克鲁索不听父母为他作出的人生安排,执意航海探险,在一次去非洲的航海路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孤岛上,在荒岛上28年的历险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远不止一本探险旅行日记,甚至可称为一部百科全书,是西方除了《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它涉及到气象地理、社会形态、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工具技术、探险生存、求知思考等诸多内容。通过鲁滨逊·克鲁索的传奇一生和其种种历险经遇,将上述主题向读者综合展现。尤其在探险、求知、信仰和哲理方面,作者进行了大量的阐述和总结,因此该书也可称为一部智慧书。

鲁滨逊漂流记

一 探索

鲁滨逊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他用了35年时间探险,其中28年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求生存。

他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有着较为优裕丰厚的生存环境,父亲为他的未来作好了安排,但他一心想航海,置父母的苦口婆心、声泪俱下的劝说于脑后,在16岁时离家出走,开始了他面向重重危险、惊心动魄,并充满传奇色彩的死亡之旅……他搭乘的航船要么被海盗劫持,要么触礁搁浅,要么遭遇暴风雨袭击,一次次把他推向死亡的边缘。即便死里逃生到荒岛后,他仍面临着饿死、冻死、病死、被野兽吃掉、被野人杀死等危险,但所有这一切都未能阻止其对探险的痴狂,他义无反顾,执著向前。

在我看来,鲁滨逊·克鲁索身上的探索精神,正代表了近代西方精神的“精髓”。众所周知,西方(欧洲)各国领土陆地狭小,资源有限,但毗邻开放神秘、未知巨大的海洋,因而发展选择上必然走向外探索的、向海洋之外扩张之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和马可波罗远渡千山万水抵达中国就是例证之一。

鲁滨逊漂流记

探索源自于人类的好奇心,自十四世纪以来,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为思想进一步解放打开了空间,农奴制和封建庄园制的结束为探索解开了体制束缚,私有制、信用和契约制度的建立又为行商社会的发展理顺了生产关系,为探索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向外探索就使得西方在工具、技术、科学、管理上大踏步迈进,推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使得工业革命首先在欧洲掀起,并通过海洋向全球扩张其文明成果,并引领后续的信息革命和网络革命。直到今天,西方对未来和世界了解的冲动和愿望,对科技、技术、工艺的关注和痴迷,仍然鲜活和强劲,使得西方在天象地理、航空航天、生命工程、通信通讯等重大高科技前沿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读者朋友如果感兴趣,可以拿西方的向外探索的、开放的、面向海洋的、追求冒险的文明与中国的向内辗撵于人际的、封闭的(环山环海环沙漠的)、面向土地、追求舒适安逸享乐的文明作一对比,从而加深理解鲁滨逊身上体现出来的西方探索精神的本源性。“探索精神”已成为西方文明的基因和LOGO,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发动机”。

鲁滨逊漂流记

二 求知

鲁滨逊·克鲁索短暂的一生里,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农耕社会和资本义社会。在荒岛上生活的最初年月里,他过着采集时代(狩猎时代)的生活。他采摘葡萄、猎杀山羊,靠捕鱼和海龟生存。他被海盗船掳掠后,成了俘虏,给摩尔人当奴隶,为奴隶主捕鱼、看管船只,过着奴隶社会的生活。在荒岛上的28年里,他开垦荒地,种植大麦、稻米,驯养山羊、海鸟,制作陶罐、箩筐,编藤器,石臼,过着农耕社会的生活。他在巴西期间,成为一名庄园主,种植甘蔗、烟叶,同商人建立契约,过着行商社会的生活。人类数千年文明的社会形态发展史,微缩在鲁滨逊短暂的一生里。而鲁滨逊能够适应并生存于四种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方法,就是求知。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鲁滨逊的求知成果。

他学习数学知识、航海规则,航海日记、观测天文。

他学习种植大麦,稻米;种植烟叶、甘蔗;驯养动物,捕鱼。

他学习制作小艇、斧头,陶罐、箩筐,编藤器,石臼,烟斗。

他学习制作面包、制糖、作奶油,干酪。

他学习行商,创办工厂、签署契约、建立信用、使用期权。

他学习宗教,思考宗教。他反思,并从中总结经验。

从书中可以读到,甚至连他的仆人星期五,他之前生活在的吃人部落,也把学习当作最基础的生存工具。

探索中他以学习为方式,努力学习,无所不学,学以致用,适应并生存下来。他先前学习获得的知识,以及在荒岛上后天的再学习,使他在上述四种社会形态中不仅幸存下来,而且获得了发展和壮大。

这就是为什么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无处不在的变化,学习被普遍认为当代社会最基本的生存工具得到空前重视。

鲁滨逊漂流记

三 信仰

登岛之前,鲁滨逊·克鲁索不是一个基督徒。或者说,他并不信仰什么。换句话说,就像我们大多数无神论者一样。

在28年的荒岛生活中,他有了大量的时间。他用时间不断反思,反思他先前的思想,先前的行为,先前的经历。逐渐地,他原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了一种至高无上的造世主的崇拜。

他的信仰不是由世袭或被传播接受而来,而是通过个人生活实践,加上反思和忏悔而来,这种信仰的习得方式,让我匪夷所思,使我惊异不已。原来信仰可以通知个人实践与感知来建立。一起来看他的信仰形成:

1 信仰之路

什么力量创造了宇宙、天空、大海和陆地,我们又是被什么神秘的力量创造出来呢?是造世主,是上帝。

上帝既然有造出万物的力量,当然也有指导、支配万物的力量。凡事尽在上帝(命运)安排当中。

我觉得,我当前的生活,正是上帝替我安排好的。我既然无法预知上帝对我最后用意,就该绝对服从他无上的权力,因为我既然是他创造出来的,他就有绝对的权力按照他的意思来支配我,安排我。我既然冒犯过他,他当然有权力对我进行处罚。

性格和爱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个性化的东西。性格,是上帝为了不混淆你我他,给予我们的ID,并使我们依此寻求个体价值;爱好,是上帝为维持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有趣给予我们的技能。

鲁滨逊漂流记

2 信仰是什么

人类,是由肉体和精神两部分共同组成的。肉体的存活,需要物质(空气、食物、水、物质)来满足,而精神的支撑,需要信仰(宗教、主义、思想)来填充。换言之,物质是肉体的需要,信仰是精神的需要。人类有太多、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肉体需求,但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却寥寥无几。

精神需要具有必然性。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同时是一个精神的世界。人类有思维,有意识流存在,或称为精神现象,必然要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另一种精神沟通交流,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支撑,寻求安慰。

—信仰促进人类正能量的精神活动(正义、公平、希望、勇气、自信、安宁),使人感到快乐,幸福、支持与安宁。

—信仰消除或减轻人类负面精神活动(绝望、痛苦、无助、悲伤、愤怒、恐惧、焦虑、紧张、不安、被欺凌),抚慰人类心灵的创伤,减少人生的苦难。

—信仰使人忏悔与反思,以不断修正自己的心与行。

—信仰使人感恩。

—信仰使人敬畏。信仰为人类精神设置限制。上限不越天,下限不逾底。三尺头上有神明,七尺地下有炼狱,使人过有节制的生活。信仰使人敬畏报应,避免无法无天,肆意妄为。

—信仰健全社会安全。信仰、道德和法律共同构建社会约束体系。比起道德与法律,信仰约束具有主动性、内生性、全时段性,约束成果更有效,成本更低。

—信仰为“永远精神”提供落地去处。

鲁滨逊漂流记

3 信仰带来什么

他在荒岛的日子不那么绝望,甚至好多年,他感到快乐。

有了信仰,人不再孤独,上帝就在你身边,与你在一起。

他学会了感恩。即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上帝也仍然能带给他幸运。

如果一个人,对目前的幸福生活感到不满的时候,上帝就会给他换位,给他一种不幸的生活,以使他体验以前的生活是何等幸福。

一个人若自以为是,愚蠢的固执已见,违背了大自然与上苍的旨意,上帝就安排他以孤零凄苦的方式度过余生。

在我病痛时,我的精神低沉,我的体力消耗。我那沉睡已久的良心,开始觉醒,开始责备我过去的生活。我以前罪行,惹怒了上帝,来惩治我。

经常读圣经,我的思想开始集中在一些更高尚的事情上,我的内心有了更多的安慰。这种安慰是我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鲁滨逊漂流记

四 感恩

航海之前,鲁滨逊甚至不知道感恩,28年的荒岛生活,使感恩永驻在他的心中,来看发生了些什么?

虽然我的处境极为悲惨,但我却有充分的理由感激上帝,因为我不但不缺乏食物,而且很充裕,甚至有珍馐美味。

我利用全天时间谦卑地感激地追念着上帝给我的各种恩惠。我谦顺地、衷心地感谢上帝,因为他使我明白,我这孤寂的生活说不定比我在人世的自由和快乐中更幸福。因为他时时在我身边,跟我灵魂交流,支持我,安慰我,鼓励我,使我信奉他的神力,充分绝补我寂寞生活的各种缺陷,使我不再感到远离人群的痛苦。

我衷心感激上帝用各种命运的折磨使我睁开眼睛,看清了我过去的生活,为我的罪恶、忏悔。

我现在已经把世界看成一个很遥远的东西,我与它已经没什么关系,期望和要求了。

我在这里远离了人世间的一切罪恶。没有肉欲,没有嫉妒,也没有人生的,我别无所求。

我身心健康,无忧无虑。我经常满怀感激坐下来吃饭,感激上帝的仁义之举。因为他在荒野中赐予我丰盛的饮食。我已经懂得多注意处境中光明的一面,少注意它黑暗的一面。

鲁滨逊漂流记

人们之所以能舒舒服服地享受上帝赐给的东西,是因为他们在盼望、贪求他们不可能得到的。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足,都是由于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乏感激之心。

这种想法使我深深感到造物主对我的仁慈,使我对眼下困苦不堪、悲惨不幸的处境满怀感激。

我心平气和地接受上帝对我目前处境的安排,甚至怀着由衷的感激。我已经得到了许多我不应该期望的仁慈。

我现在生活得非常舒适,心情也很平和。因为我已经把自己完全交给了上帝,听凭他安排。这样,我的生活比有人交往的生活还要好。因为,每当我抱憾没有可谈话的人,我便让自己同自己的思想谈话,并时通过实行同上帝对话,这不比社会中最广泛的交际还要好吗?

上帝在统治人类的时候,把人类的认识和知识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实在是件好事。人类虽然有时在千千万万的危险中生活—这些危险如果让他察觉,一定会让他心烦意乱,精神颓唐。但上帝却让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完全意识不到周围的种种危险,平静泰然地过下去。

鲁滨逊漂流记

五 哲理

本书富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摘撷出来一些,与读者朋友一起分享。

得意忘形必遭祸患。

即使在最不幸的处境下,我们也可以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也可发现许多好的一面。

人不被逼上绝路,绝不会反思,会一意孤行。

人非要到山穷水尽的境地,才会珍视自己原来享有的东西。

人类的感悟随着环境是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爱的,往往是明天恨的;我们今天追求的,往往是明天逃避的;我们今天希望的,往往是明天害怕的。

人生变幻无常,就是这样。

等待祸事来临比遭遇到祸事还要痛苦一万倍。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我们来说,除了使用,没有别的好处。

任何东西,积攒多了,最好送给别人。

艰苦不幸的物质生活,总是伴随着频繁的精神反思和忏悔。

感恩图报并不是人性中可靠的美德。人们经常并不是根据他们所受到的恩惠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希望得到的利益决定自己的行为。

心中没有上帝,亦没有反思。--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正是如此。浑浑噩噩地活着,成为追求金钱的奴隶,贪图荣华富贵,醉生梦死,却不知为什么。

六 其他

小说一开篇,就谈到鲁滨逊出身于中产阶级,并大谈中产阶级的好处。这一认知直到今天依旧不过时。

中间阶级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最能给人以幸福;即不像体力劳动者那样吃苦受累,也不像那些上层人物被骄奢、狂妄、尔虞我诈所烦恼

伴随中产阶级的永远是安定和富裕。沉稳谨慎、温和折中、宁静健康、交际广泛、身心愉悦,悠闲度日。中产阶级的好处像中庸的好处一样明显。

生活,既不要过于贫困,也不要过于富有。

鲁滨逊漂流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