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 |

一、贫穷—人类生存的主题之一
一提起贫穷这个话题,人们避之若浼。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贫穷,除了厌恶就是憎恨。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贫穷和疾病是世上两大罪恶。阿拉伯作家伊本·穆加发也曾说,贫穷是万恶之源,贫穷能招人恨,惹人骂,使亲信的人怀疑,让穷人犯罪,让穷人受屈。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与贫穷抗争的历史。人类数千年的苦难史,很大程度上也与贫穷有直接或间接干系。直至今天,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世界上仍有12亿人生活在贫穷之中,饥饿、寒冷、疾病和死亡是他们面对的现状。
贫穷,按照我的理解,是指人类获得的基础物质不能满足和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状态。
贫穷,是描述人类生活中经济状况的一个术语,事关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着人类生活质量重要指标之一。

二、贫穷—用土地和劳动定义人类
贫穷,历史上将人类紧紧捆绑在土地等劳动生产资料上,使人类不得不通过毕生的劳动来维持生存。贫穷将人类、土地和劳动三者紧密联结起来,使对人类的定义离不开土地和劳动。因此,“人是什么,人的生活内容是什么,人的品质和性情是怎样的”等这些问题也不得不由土地和劳动作出诠释。人类作为映射世界的一面镜子,感受世界的一个受体,它的身上必然体现着土地和劳动的深刻属性。从土地那里,人类受益了博大、宽广、奉献、恩赐等品性,建立了梦想、希望、憧憬、渴望等意识,收获了丰收、喜悦、快乐、幸福等情感。从劳动那里,人类固化了进取、勤奋、坚持、执著等品质。如果没有贫穷,如果离开了土地和劳动,人类将会被其他不所知的内容重新进行定义。

三、贫穷—两面性中有积极性
贫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贫穷是消极的。世间大部分的贫穷,都是一种病态,是不良生活、不良环境、不良思想的结果。另一方面,贫穷是积极的,能激发人的生存斗志,使人类向着目标、梦想奋斗与挺进,从而展现出生命与自然抗争时迸发出的创造、突破和奋进之美。印度国父甘地曾说过,贫穷造成了饥饿,也造就了英雄。古罗马历史学家卢克莱修说道,甘于守贫是一个人巨大的财富。挖掘贫穷的积极性,充分地认识它,利用它,有助于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

四、贫穷—和富有组成一对矛盾
贫穷和富有是一对矛盾。贫穷独立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贫穷和富有同时存在于某一状态下,并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转化。人久处于贫穷状态,则思富。通过改造自我,以进取、勤奋、坚持不懈作为手段,实现从穷到富的迁变。人一旦实现了富有状态,则其品质随之迁变,挥霍、奢侈、享受、放纵随之而来。这就产生了致贫的动因,使从富有走向贫穷。贫和富,成为改变人类品性的工具,使得人类在贫穷和富有之间循环往复。由富转贫易,由贫转富难。

五、有关贫穷的格言
生活环境的清寒,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坏处—托尔斯泰
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反而是富贵叫人丧失志气—薄伽丘
一无所有者无所惧怕,无所得,也无所失。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甘地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
贫穷,修身养性之用。
我把财富看做德行的累赘—培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