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红楼梦,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旷世之作,当之无愧地摘得中国文学史作品的桂冠,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巅峰,引得无数后人顶礼膜拜。近年来,对红学的研究兴而不衰,新的视角、新的解读、新的揭密层出不穷,不断挖潜红楼梦内在的艺术魅力,展现出精彩分呈的艺术特色,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追捧热潮。笔者作为红迷之一,也再次投入到红的世界里,由衷感到:红楼梦的确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而每次阅后都有新的感受的书。
想当年,宁荣两府发达之际,贾演官拜宁国公,贾源位居荣国公,官居朝廷重臣,大权在握,开启了贾家赫赫百年家业;贾政之女贾元春又被选为皇妃,贾家联姻皇亲,使荣宁两府荣耀走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诗曰:“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为证。贾元春回家省亲修建的大观园富丽堂皇,美仑美奂。院内山水相融、亭榭掩绿;鸟鱼成趣、花草流芳;人潮鼎沸,欢声笑语飞墙外。有道是日中则昃,乐极生悲,盛极其时,衰也忽微。待到宁荣两府被抄家时,树倒猢狲散,大难来时鸟飞散,作品中数百号人,或亡或残,或娼或乞,或僧或尼,真可谓盛至其极,衰愈甚之!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一切化为乌有,权利金钱,爱恨情仇。十二金钗中的黛玉、元春、迎春、可卿、熙凤,丫鬟中的金钏、晴雯、鸳鸯、司棋等消香玉损。死亡是生命游戏的终止,从这一端来看待生命,更能全面、完整、系统地了解生命,认识到生命历经的深度和厚度,更客观地认知生命及其意义。更能够发现生的前定、挣扎、无奈和死亡的全历程,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悲悯之情。
因此,在后续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中,笔者将以“红楼梦·##之死”分别讨论作品当中的人物及其命运。
贾瑞,是红楼梦死亡的第一人,拉开了贾家一个个命运死亡的序幕。本篇从贾瑞之死:一个卑微者的殇歌谈起。
一、贾瑞是何许人?
贾瑞为贾家义学塾掌贾代善之孙。年方二十来岁,平素协助祖父管理学堂。
1. 家教极严
贾瑞父母早亡,由祖父贾代儒教养,家训极严,不许其多走一步。
2.品行不端
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附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任薛蟠横行霸道。见香、玉二人不在薛蟠前提携帮补他,便拿着香怜作法,欺软怕硬。
3.众人鄙夷
贾瑞道:我吆喝着都没人听。李贵笑道:不怕你老人家恼我,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正经,所以这些兄弟才不听。
二、贾瑞为何起淫心于王熙凤?
红楼梦第十一回写到凤姐儿正自看园中的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猛然从假山石后走过一个人来,向前对凤姐儿说道:请嫂子安……这人正是贾瑞。
众人皆知,王熙凤的泼辣、厉害、狠是出了名的,常人见了王熙凤都避之不及,贾瑞作为一个极不起眼的卑微角色,为何竟敢调戏王熙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可能一:贾瑞是贪图便宜之人(见原文: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王熙凤和贾蓉不清不白的暧昧关系,宁荣府中人人皆知,焦大在第七回骂道:“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后一句指的就是王熙凤和贾蓉。由此贾瑞认定凤姐轻浮,要赚些便宜。贾琏又是出了名的偷腥,时常不在家,凤姐儿青春年少,难守闺房空寂,便想趁虚而入。再者,贾瑞素来喜攀枝附凤,以前附着薛蟠,如今若能攀上凤姐儿,日后少不了的好处。
可能二:贾瑞是没有行止之人。从文中看,贾瑞是一个平庸之才,做事拿捏不住分寸,不知哪些事当做,哪些事不当做。不知道自己在贾府是个癞蛤蟆的角色,做起吃天鹅肉的梦来。“邪思妄动”促使他将黑手伸向凤姐儿,异想天开、行为莽撞导致了他最终命丧黄泉。
可能三:贾瑞痴心于凤姐儿。有道是:人间自是有情痴,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的“来电”没有理由。越是那种软弱无能之人,从性格互补的角度来说,越有可能爱上强势跋扈的女人,以受其控制和摆布。且王熙凤那样的女人,强势的过了火儿,素来都是她管控制别人。上天既然造了她这型的,也就得造个降她的角色,这个人便是贾瑞。
十二回贾瑞发毒誓道:我在嫂子跟前,若有一点谎话,天打雷劈!又道:死了我也愿意。再道:来,来,来。死也要来!更何况,第二次遭凤姐设局污辱后,方知凤姐儿是在耍弄他。至此,他非旦没有将凤姐儿恨之入骨,反而“弥来想着凤姐”,既使看着“风月宝鉴”的正面空空如也的镜子,里面也全是凤姐儿的形状。这不是痴情,还是什么?
可能四:贾瑞是情爱而非淫欲。贾瑞如果为淫乐找凤姐儿,实在不大可能。一来作为贾家公子,贾瑞娶个媳妇自不算难,自有消火渠道。二来倘若专为了性事,随便找哪个丫头,大观园内外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无需找一个有夫之妇。三来凤姐是何等厉害人物,他贾瑞也没有淫凤姐儿的胆子!因此,贾瑞很可能是冲着情爱去的:“合该与嫂子有缘”(见十二回),是王熙凤硬生生地把贾瑞从情爱勾引向了淫欲,使他在淫欲不可自制的状态下丑态百出。
综上四种可能,笔者以为,贾瑞痴心于凤姐儿并由此产生情爱的可能性较大。
三、贾瑞死于什么?
在贾府,贾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虽家教甚严,但个人品行不端,且智商不高,能力不强,处事不慎,一生当中总是被管教、被责备、被嘲讽,鲜见被赞美、被尊重、被鼓舞。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卑微者,一个失败者Loser。贾瑞之死,奏响了在贾府高大上的环境下,一个卑微者的殇歌。笔者看来,贾瑞死于“妄、痴、淫、恶”。
(一)妄
在儒家统治的那个时代,一个卑微者,最安全的生存法则是在自己的阶层里行事,不逾矩。贾瑞,脑子里闪现出一个超越“门当户对”的社会阶层、攀枝王熙凤的“妄”想,或为淫或为情,就贸然行事,最终就把年轻的自己送往西天。
贾瑞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十二回贾瑞欲凑近王熙凤。凤姐儿道:放尊重着,别叫丫头们看了笑话。贾瑞如听“纶音”(皇帝之言)一般,忙往后退。可见只要王熙凤说一句狠话,贾瑞岂敢造次!但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卑微者,一丝“越级”的妄想,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反映出社会阶层对人的禁锢和不可逾越,以及展现了卑微者严酷的生存环境。
(二)痴
人乃情之物,何嗔人痴情!在笔者看来,贾瑞是真心喜欢了王熙凤,否则不会为了凤姐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死要活。别人看来,贾瑞和王熙凤是一百个不合适,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贾瑞初会王熙凤,不是巧合,而是着意安排。即便凤姐儿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贾瑞仍是执痴不悟,对凤姐儿死心踏地!痴到何时方为休?让后人感叹!即使跛足道人用风月宝鉴救他,给他指明一条活路,但他至死时亦不能省悟,将痴心进行到底。返回来说,如能劝悟,亦称不上“痴”了。正应了贾瑞之言:死了也情愿。此乃命中注定。不过,贾瑞和王熙凤之间的这种缘,大概是一种恶缘,不似宝玉那情爱的千般美丽,而是以龌鹾不堪的淫爱来展现。
一个卑微的有情者,痴到深处不自觉,情到深处已惘然。世间众生,又有谁能逃脱人世间的恩怨情仇,作一个旁观者,独自站在佛的肩头,笑看人间情之百态?
(三)淫
贾瑞年方二十有多。正值青春期,到了情欲靡靡、难以自制的年龄。青春期男孩的性冲动,其强度和频度到达人生的顶点,性发育使其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身体和性器官,并成为那个阶段男孩最大的兴趣点。但自古以来,直至今天,也无人为此正言(也许笔者孤陋寡闻),现时代的青春期男孩只能从互联网、同龄孩子间悄悄获得性知识,交流性信息,找到自己的解决方式,并隐瞒于成人,成人也就装作不知道,一代代的人就这样渡过了他们的青春期。
红楼梦中贾瑞这个形象再现了青春期男孩强烈的情和欲的状况。当情欲受阻时,情欲向淫欲转化,如途径方法不当,后果很难堪。曹公设计贾瑞这个角色,是引发成人读者对青春期少年性欲状况的关注,了解这个阶段男孩性的困惑、无奈与尊严,并暗示与孩子沟通,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疏解和转化,平稳地渡过青春期。对贾瑞过淫致死的这种结局,作者显然是痛心的,呼吁后人对青春期孩子的理解、同情与悲悯。换言之,作为一个生存者,我们每个人年轻时都曾有贾瑞的影子,我们应当宽容贾瑞,也是宽容青春期的自己。
(四)恶
如果导致贾瑞之死的“妄、痴、淫”都是他咎由自取的话,那么“恶”就是外部原因了:儒家倡导的社会阶层是恶之源,直接杀手就是王熙凤。
儒家的君臣父子纲,人分三六九等迎合了统治阶级治国的需要,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使儒家的阶级制度得到了官方广泛而深入的推行。王熙凤作为贵族阶层,坚决捍卫既得利益,对逾越阶层的人断下杀手,这就是王熙凤致贾瑞于死地的原因。甚至连王熙凤的丫鬟萍儿也称贾瑞是癞蛤蟆高攀。贾瑞错就错在根本不应有这个念头。就算这个念头是爱,也是对王熙凤莫大的羞辱,难怪凤姐要下狠手了。
十二集在说贾瑞,也在反映王熙凤“恶”的一面。面对贾瑞的调情,如果凤姐一声怒斥,贾瑞必定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不会有后文。但“高大上”的凤姐容不下,而是诱骗贾瑞落入连环圈套,玩一场场猫耍老鼠的游戏,对其进行了百般凌辱。中医开出“独参汤”欲救贾瑞的性命,王熙凤却不给药,看着贾瑞活生生地死掉,充分表现出王熙凤凶狠的一面:谁触犯了她,谁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只许她羞辱他人十次,而不许他人羞辱她一次。如果说,贾瑞死于他的所执(妄、痴、淫),而王熙凤最终悲惨的结局也表明了她也死于她的所执(出身、高傲、残忍)。每个人都受不自知自己的命运之苦。贾瑞这样,王熙凤也这样。人的悲哀在于不自觉、不自知。
四、贾瑞之死带来什么启示
(一)了解不同阶层人性的一般特征
红楼梦十二回描写了贾瑞之死,主要涉及到贾瑞和王熙凤两个人物,作为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作者力图展现出不同阶层人性的特征。贵族阶层拥有资源,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平民不得不依靠生产资料生存,就建立了对贵族的依赖关系,从而形成了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控制。上层为维护和巩固其权力、财富和能力,表现出“强势、凶狠、精明”等人性特征,而下层则显现出“被动、软弱、无知”特征。王熙凤和贾瑞就是例证。
(二)促进对青春期孩子性发育状况的关注
没有一部伟大的作品会忽略人性的主题。文学对人性的关注,首先在于对人性的认识。什么是人性,人性的善与恶转化的原因和条件,如何尊重人性等问题。性是人性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红楼梦十二回就提出被历代成人忽视的问题:要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性状况。具体来讲,包括青春期性是什么,由什么引发的,其强度,频度,表现形式,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和其他生活的关联度等。通过认识和了解真相,增加对青春期孩子的理解。其次是对人性的控制。具体而言,是如何实现人性中对恶性的抑制,对善性的张扬。当前,抑制恶性的途径主要有:法律、道德和宗教。
(三)促使对卑微者的悲悯
即使在今天的生活当中,像王熙凤那样的成功者也是凤毛翎角、寥寥可数,大多数人都是以卑微者的角色出现在社会、家庭和生活中。他们用苦行挣扎,他们被社会无视,他们的尊严被踩在别人的脚下。读红楼梦,看了曹雪芹对卑微者的入微描写,了解了人性的无奈、生存的无奈以及死亡的无奈,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慈悲之心。通过反思王熙凤对贾瑞的态度,明白了有理也要宽厚,得饶人处且饶人。凤姐也曾救济过刘姥姥,她的善行最终得到善报。贾家被抄家后,刘姥姥奋力救助巧儿,最后巧儿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善始善终。有道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