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张衢先生所著的《货币商人》,是一本高质量的银行业管理专著。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说:该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代银行家成功的秘笈,那就是在逆境中永不低头的人生态度,技术立命的工匠精神,人文关怀为根基的领导艺术。在技术变换的时代,不变是的为商之道、领导之法和管理之术。
张衢,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2013年受聘担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他在北大荒当知青10年,工商银行从业35年,2000年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兼任总行风险管理、信贷审查、财务、科技四个委员会主任,基金从业5年,2008年起担任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监事长。2013年以后登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讲堂,为各金融机构讲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分享银行业工作经验。
本篇是学习张衢先生的的《货币商人》的第二篇:履职·为商之道。
一、银行履职七件事
人员、机构、资金、系统、产品、客户、经营
(一)人事
—银行经营特征
严格的政策性、制度性及合法性;鲜明的流程性、权限式;各级行、内外部联系紧密,协调配合要求高;存款与服务是永恒主题;经营以创新力、精细化和科技力为核心;业务管理专业化;员工素质、能力决定工作业绩;员工讲究职业道德和操守。
—行长如何管理人
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式管理的灵魂;一把手是关键;用人之长。
—管理人的难点
难在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与文化差异;难在使人心诚服、信任;难在领导艺术与能力。
管人讲究有度:刚柔之度、宽严之度、收放之度、褒贬之度、远近之度,充满拿捏的艺术。
—管人的细化
对个体管理着眼爱心,要管脑(思想)--共同价值观、管心(态度)--团队精神与能动性、管行为(操守)--执业规范与素质;
对群体管理需要智慧,既要关注群体,又要针对个人;
对队伍管理需要经营管理。
—班子管理
行长是带头人,是班长;带班子讲团结为重;以激励为主;持续培育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素质。
(二)机构
—机构演变规律
机构定位清晰,增强服务力、营销力、竞争力;
机构地位重要,提升辐射力、影响力、吸引力;
功能向深层次、高端、高附加值转型;
发挥主渠道、多元化、经营性特色。
—机构网点的三大功能
交易功能、信息功能、形式功能。
—机构的价值属性
机构的价值在活力;机构的竞争力在个性;机构规模表明市场领地。
—机构管理
推动机构向营销型转型;
压控机构监查层级;
机构迁徙、新设、装修在一把手。
(三)资金
—资金的价值特征
经营者对经营资金中风险的敬畏;
利率是经营敏感的神经。
—资金经营能力
培育议价定价,运用利率杠杆能力;
提升防控资金流动性、操作性风险能力;
严格计划管理,均衡调配资金能力;
精细财务管理,调整资金结构的能力。
—资金管理
资金结构反映了客户结构、业务结构与财务结构;
资金结构是经营风险收益的反映;
资金风险是核心风险,不良资产反映了风险结构、内控状况。
(四)系统
—大中银行必须自建强大的科技
组建强大的软件队伍;
科技与业务高度融合;
构建良好的应用开发管理模式。
(五)产品与服务
—服务是经营之道
服务走向市场、走向经营;
服务力体现竞争力、经营力、创新力、影响力;
服务是员工的作业方式,服务水平成为素质能力的主要标志。
—产品
产品表明银行与客户间的关系;
银行借助产品揽集客户群;
银行间产品比较是竞争力较量;
产品带来客户对银行信任;
产品是创造需求的途径;
不同需求形成产品的层次;
产品创新是银行生命力的基因;
产品的专业营销和渠道营销并重。
(六)客户
—客户至上
客户是银行的基石;是业务的源泉;是最重要的经营资源;始终关注与了解客户。
—客户管理
客户、客户群、客户关系、客户结构
—市场
市场是客户和客户的业务;市场竞争优质客户及其业务;市场份额是金额、产品与客户数量的市场比较。
—经营客户
客户关系至上;优质客户是命脉;关注高价值客户忠诚度。
—市场的客户观
客户是上帝,是财源;客户是分层次的,个性的;客户是流动的,变化的;客户需求有多类型,多样性的。
—企业生存特征
戴止2012年,企业存活期不长,5年以下50%,10年以上18%;3-7年是死亡高发期;一半的企业能活到8年。
—客户管理要领
各专业都追逐客户群;不断优化客户结构;领导者要营销在前;制定清晰的客户战略。
(七)经营
—经营是什么
经营是资源配置,是银行家的本能与才干;
经营是使命,是资本驱使,任行长作为。
—经营要领
遵循银行发展一般规律,审慎经营;确定市场定位、客户定位、功能和业务定位,培育核心客户群,重点业务板块;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营造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通过核算和考核落实经营责任制,调动积极性;以三年为周期,调整优化经营结构;业务发展与财务收益兼顾,拓展市场与控制成本兼顾,集中管理与分级经营兼顾。
—经营管理基本思想
一切着眼于市场,提升机构竞争力;
辩证对待经营指标;还要兼顾指标外的改革、品牌、稳定、创新、服务、人才、管理、风险等。
着力创建经营机制,营造发展动力;
善于使用考核杠杆;
持续调整经营结构;
转型改变经营方式。
—风险防范
防范操作风险,警钟常鸣,落实措施;明确信贷风险,落实管理责任。
二、开局之道
(一)局势与目标
—新行长现象
减少震荡,平稳过渡;
领导体系和人事关系重建;加大经营与改革力度,新措施即将出台;带来不同经营理念与方法。
涉及与地方政府、企业、监管部门及同业的关系。
—开局工作目标
三天出思路,三月成定局;
不急于调整人事和分工;稳定工作情绪与工作秩序;深入基层和群众调研;减少无所谓失误。
—诊断与评价
比较存贷款、中间业务市场份额;比较机构网点、人员各方面差异;听取地方党政和监管部门评价;看是否拥有特定存款与重大项目贷款;分析中间业务品种与业务量;分析合规内控能力;分析四大行对比情况;评价客户规模、质量、结构差异。
—开局思想要领
将人们注意力引入业务;
在前进中交班转换,别停车,别减速;
把握情绪,从简处事,避免复杂化;
稳住管理层,认识干部;
不回避主要矛盾,讲究解决难题的方法。
—当务之急的工作
找到、找准工作切入点;
尽快走基层,把握实情,了解分支行;
走出去衔接社会关系、市场关系、客户关系。
三、调研与经营诊断
—调研是经营之要事
调研是考察经营、分析市场与评价班子。途径是询问、询问、再询问。
—第一感觉、第一印象
外表、举止、言辞、气质;是否精明能干?是否有朝气?内向还是外向?
—班子结构的特点
专业结构、年龄经历结构、业务结构及管理层的活跃程度。
—经营会诊
经营规模是否合理?存贷款增量是否合理?
对照同级别行、当地其他行、优秀分支行,找出差异;
分析内在成因。
—诊断方法
反复细问,层层剥壳;
归纳排除,识别机构个性。
—会诊表态
以鼓励作为鞭策;如实评价经营状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出阶段性工作要求;对后几年经营提出建设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