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靳忠东-呼和浩特
靳忠东-呼和浩特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308积分
  • 博客访问:4,142
  • 关注人气:878
  • 获赠金笔:1795
  • 赠出金笔:14
  • 荣誉徽章:先锋博主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现有金笔46支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和瑞士生活水平能差多远?

(2018-03-06 13:31:53)
标签:

杂谈

财经

中国和瑞士生活水平能差多远? 



中国人到了国外以后都喜欢按照汇率换算一下衡量东西贵贱,也以此衡量外国的物价水平、生活成本以致生活水平。但是由于人民币对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汇率都较低,比如1美元兑换近7元人民币,1欧元高时要10元,1瑞郎6元,不换算还好,一换算就觉得什么东西都出奇的贵,觉得西方生活成本太高,人民生活水平必然受压抑。我的看法,挣人民币在西方花当然处处嫌贵,但是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成本以及生活水平,不能不同空间比较,所以生活成本和生活水平的真实差距不是把货币换算来换算去,要应该以当地收入支出比来衡量比较,就基本能得出结论了。

以瑞士为比较对象,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不比也早就知道结果,即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与瑞士人之间肯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毕竟瑞士使我们这个星球上有名的富裕国家,而目前的中国不过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知道和别人有差距,那么这种差距又到底有多大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下面我就以老百姓身边的生活来做个比较。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比较群体,那就是挣工资过日子的普通人,不能拿西方的巨富和咱们自己的中产或穷人比,反过来也不行。瑞士公布的人均月收入为5700,中国按国家统计局口径为城镇居民收入每月1000元多点(有点低估?),但是我们的统计数字质量大家心里有数,我们还是自己选取比较有意义的指标。我缩小范围选取一个相对起点的位置,这样简单可比,那就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挣多少。一个中国大学生的月收入是1500-2000元人民币,这应是目前大学生踏入社会的平均水平;瑞士一般大学生据说能有月4000瑞郎左右,高学历的可以到六七千甚至上万起薪。现在我认为这个比较有意义了,简化以1:2的比率(也就是说,支出按中1=瑞2是基本相同水平)来比较各自的生活支出,希望能够大致看出中国与瑞士老百姓在进入社会起点上的生活成本和生活水平差距。

一、衣。在北京,便宜的服装就去动物园批发市场或者小摊找,一条裤子或是一件质量一般的上衣用50-100块钱买得到,但是估计淘起来也要费点时间成本。那么瑞士呢?如果要是以我天天过的城铁站购物街看,30就买条能穿得出去的裤子,30-50也能买得到一件没什么品牌的上衣,衬衣一般也就是这样甚至还要便宜。这里货品换的快,一般一过季就降价,是真降。我9月初来时6月欧洲杯瑞士队的T恤要30多(估计比赛时要贵很多),最近只要10来块了,一般T恤只要5-6块。最近这一段冬季衣物来了,毛衣也就20-30,棉衣在100上下。在穿的方面中国收入的购买力显然与欧洲存在着差距,但毕竟中国是一个制衣大国,北京上海以外肯定会有地方体现出来这个优势,就算在北京如果起个大早去趟早市的话,一二十块钱说不定也能淘到一件能上身的物件。

二、食。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最便宜的一餐饭(面条或者盖饭)差不多10块8块好了,估计5块的也有,而这里如果你凑和一下咖啡面包需要5-6元;据说这里最便宜的快餐当属烤肠或者烤肉,价格基本上是5元,当然只能站着吃或者边走边吃了,没有尝试过。如果以卖当劳做参考的话,我特意去火车站旁边的麦当劳看了一下,一份鸡腿小汉堡包不到4块,一份牛肉巨无霸是6.9元,而在中国则是20块左右吧。也正因此,卖当劳在欧美作为穷人的食堂,在中国居然成了高消费,实在叫人无法心平气和。超市里菜肉价钱,也似乎是咱们的贵,这里人爱吃的卷心菜9块(公斤,下同)茄子7.9番茄4.9红罗卜2.0青豆5.3生菜/白菜5.4,猪肉各个部位的品种从12到23,但是最贵的一种要30多;牛肉基本正好翻倍基本在40多,最贵的一种要到近80块;奶一升装1.8面包一斤装2.6。酒更不要说了,中国贵,且不比欧洲产的可以请客的红酒,就当地人喝当地酒而言,感觉咱们也是稍贵,你见过咱超市的酒卖1-2块,其他多数酒也就10上下加减5块吗?你见过。对,那是啤酒。这里可是葡萄酒。

三、住。在中国,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是2000块人民币的话,那么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也就是每人花四五百元合租居室容身。而在这里,去过一个留学生3人合租的家电齐全条件尚可的3居房子,1500一个月,估计一个人租个容身的便宜的房子也要400欧元左右。但是因为这里城市大多都不大,所以即使400欧元租的房子也不会离市中心太远,这一点比国内前述那种合租的年轻人幸福。而实际上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里如果工资是1000-2000块的话基本上都能得到公司统一安排的集体宿舍的,这里是没有这种安排的。

四、行。在北京,无论你坐多远,一次地铁的花费都是两块钱,但是却不卖给你月票,所以上班族一个月怎么也要100-120元;这里单程贵些,从中心出城就要5-6元了,稍微往外到郊区一点就要加钱。但买月票的话便宜,我的郊区111元限制核心城区和郊区一个区(但是区域内所有交通工具都可以坐,这里把城市和郊区划分成很细的区)。公交这一点,短期游客在中国比在欧洲要实惠便宜,欧洲本地居民则比中国居民幸福的多,而且考虑到这里公交几乎总是有座,所以他们是到哪都合适,中国人比较亏。在乘坐城市间火车的时候,票价有差距但是不大,譬如说从苏黎世到日内瓦3个小时到80元,在中国的话需要100多;在欧洲即使是穷学生也能出外旅行-一般就是出国旅行,欧洲有一种鼓励学生旅行的铁路优惠票,二三百就可以买一张火车联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允许无限制地乘坐二十几个国家的火车旅行。值得说的是坐席方面咱们差距明显,人家一般坐席都是咱们的软座级别,但中国的卧铺车厢(特别是软卧)与欧洲比强点。坐飞机的差距比较大,据说廉价航空让你花40-50块就可以从苏黎世飞到罗马或者巴黎,而同样的距离在中国即使是特价机票也需要三四百块,不过考虑到中国的航空公司是按照国际价格购买的燃油-当然,飞机也是按照国际价格购买的飞机,所以咱们的机票相对较贵还真不是航空公司心黑,咱是吃了汇率的亏-三四百多块的打折机票刚好相当于这里四五十块,航空公司相对欧美廉价航空公司也就赚个人工钱,看来航空公司股票不要买。

五、日用。这里一大瓶名牌洗发水、一大盒洗衣粉的价格基本上也就是6块多,一瓶国际名牌香水的价格多在40至60。如果说国内销售的进口香水和化装品因为有关税,价格上比欧洲贵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中国本地生产的洗发水动辄三四十块人民币,就有些不大公平了。不知道何时这些公司中国业务分拆上市,值得投资,但是他们这么暴利估计不需要上市融资,所以你只有被盘剥生气的份,基本没有找回来的机会,除非你家有人进这些外企挣回来。

六、休闲娱乐。分细项说:酒吧,这里的酒吧还没去过,据说一杯散装啤酒的价格也就是四五块钱,超市啤酒(500ml大听的)3块多,火车上卖4-5块也没加多少钱,旅游点啤酒似乎还贵点要6元;相对于北京三里屯和上海的衡山路动辄四五十的价格来,欧洲泡吧的价格是相当便宜的。也正因为如此,欧洲人估计都能泡得起酒吧(市中心一个著名酒吧门口周末晚上到深夜还排大队),在中国酒吧显然要”贵族”许多。咖啡馆,在苏黎世星巴克一杯咖啡在6元上下,街头小广场边的咖啡摊位卖3元左右,而在北京的话要想喝杯咖啡怎么也要二十多块。不过国内的咖啡馆很多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而在这找一个提供免费无线上网的咖啡馆也不知道难不难,反正美国很难,需要办卡预存钱才可以用!看电影,苏黎世看场电影的价格十七八块,所以年轻人可以时不时地看回最新的大片,而北京的电影院就差打块牌子写上”老百姓与狗不得入内”了。除了年轻人作为约会项目去看电影大片外,其它挣2000块钱的估计已经想不起来上一次看电影是啥时了,连电影院的门冲哪开都不知道吧。

七、理发。北京一般男士理头洗剪吹不要30元绝对搞掂,单位里的4元搞掂。这里理发的价格也有贵贱之分,一般在50上下,听说土耳其人店的价钱25但是不易找到,所以还是在银行大楼里45理了一回,工具很多分的很细,头型弄得也比我们楼的好点,但是不注意细节,也可能是因为他弄得较细弄得较慢,结果脖子和衣领全是特别短的头发茬,清理起来费劲。在这一环节两地分别明显,国内明显胜出,这边贵而且或弄得不细,但是这里的理发馆比较小且富有艺术气息,国内的发廊大但环境较差,经常满地碎发。

八、旅馆。这里最便宜的旅馆是宿营地,据说有的宿营地十来块钱就可以住一晚,宿营地里还能够洗个热水澡;青年学生出外游玩一般选择住青年旅馆,尽管是四至六人间的上下铺说舒适谈不上,但卫生条件据说还是不错的,还可以免费使用厨房做饭以减少开销,似乎是年龄30岁以内的人都可以优惠住宿(40块以内,带小孩加1-2块钱,在苏黎世这样物价贵的地方也是这样),一定年龄以上的要住也行但是要多交钱。青年旅馆虽然简朴,但往往地理位置很好,在市中心或者火车站方便到达的地方。如果不喜欢住多人间的话,除了旅游热点区域的大城市不难找到100以内的廉价旅馆。这个我住过,虽然是廉价旅馆,在卫生条件和舒适程度上不亚于国内两三百块左右的旅馆.但是挣2000块人民币的人恐怕是舍不得住三百块钱旅馆的。可以说,在旅行的花费与舒适度上咱们与人家的差距是相当大的。

九、景点门票。国内的旅游景点门票越来越贵,100块200块的景点门票已经司空见惯了。瑞士旅游景点基本没有门票,除了一些博物馆(但是要便宜很多也就几块钱)。国内可能很难理解这里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都是免费的,有围墙有大门但是任由全世界的旅游者免费进出,象贝林佐纳、圣加仑的人类文化遗产项目都不收票(有的要排队领票以限制人流)。比较之后我发现中国的旅游景点是专门宰人的地方,甚至可以把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圈起来收买路钱,也不嫌累。有人说中国人多,旅游景点的票价要是太便宜的话会人满为患,殊不知我在卢塞恩、圣加仑的旅游热点都遇到排队,缆车火车基本也是满负荷运行,人家也没有门票,唯一花钱的缆车价格比中国低(这里最长的缆车上山共两段也就是60多),当然这个价钱在这里已经不便宜了。

十、艺术欣赏。苏黎世美术馆8元,但是每周免费开放一天(欧美的收费博物馆不少有此安排);歌剧院有名气剧目也不错,周末场好票要230,一般的160,差点位子100以下但是总一下子订完,所以我放弃了歌剧欣赏计划;音乐会相对于歌剧,各档次座位都便宜80,最低可以到30元;记得几年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听一场周末音乐会,位子不错,门票是70多欧元。所以这里年轻人估计可以不时地高雅一把。北京一场西方乐团(实际上近年不少来的是中外联手骗人的赝品)音乐会的价格动辄几百块上千块,基本在人家价格的10倍,相应地也变成了权贵或有钱人去的地方,当然偶尔也有超级粉丝砸锅卖铁买张票高雅一下。去年开张的国家大剧院,价格倒是照顾到了中低收入者,但是演出市场已经被无良演出商搞成了这样,不知道国家剧院能影响改变多少。

……

说了这么多,归纳一下,虽然经过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在解决老百姓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普通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内容不断缩小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城市居民的现代家用电器、汽车等都是都有了,这一点和西方似乎没有多大差别,甚至我们在电器和手机更新换代方面比他们还超前;但请注意我说的是内容,如果考虑到质量,我们的满足感要大打折扣。我们之间的差距实际上还是大致相当于人均GDP所体现出来的差距。由于比较优势,我们技术有差距所以制成品还是较贵,奢侈品更贵(这个主要还是品牌策略以及稀缺性的问题,技术倒没什么),我们物质生活方面差距还是全面的;我们的优势在于人工便宜,心灵手巧的中国劳动力太多了,所以人工服务便宜,西方人少人工贵,要人服务的就贵;这就是为什么普通西方人可以住大宅子开好车但是雇不起保姆,中国城市居民一般也就住在单元房少数人买得起养得起车,但是多数家庭请得起保姆(几乎所有人有事已经习惯想到请保姆管小孩或者住院护工)。简而言之,中国即便是发达城市如北京在物质享受型项目方面还有一个明显的差距,但在服务享受型项目方面中国城市居民则是已经超过普通西方人了。但是若想想你的服务型享受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这些给你服务的人能挣多少,过的什么生活,估计你很难笑得出来了。
〔爱卡汽车俱乐部〕
阅读(2851)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