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填空练习
(2017-06-15 16:20:5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教育 |
一、填空: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 19世纪70 年代末至90年代。
3、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的德国学者是科赫。
4、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出身新西兰奥克兰大英国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第一部专著。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大学派。
6、梵•蒂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人。他的 《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到方法成果作了系统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观点。
7、作家所受的影响常常不是单一的,很可能是多元的。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研究一个作家所受到的外国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梵•蒂根称之为“圆形的研究”。
8.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
9. 使比较文学成为大学的一门学科是戴克斯特最重要的贡献。
10、法国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者是戴克斯特,他于1895年完成了法国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也是第一篇比较文学博士学位论文《让-雅克•卢梭与世界主义文学的起源》。
11. 梵•蒂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人。
12. 梵•第根的代表作是《比较文学论》,1931年将流传学引入比较文学。
13. 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奠定最初基础的主要人物是朱光潜、钱钟书。
14.
15.所谓“期待视野”就是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16.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误读”也是一种“接受方式”,它从更多方面发掘了作品的魅力。
17.诠释学是是对意义进行探讨的学问。
18从自我的观点来阐述他者,再从他者的观点来阐述自我,这就是“双向阐释”。
19、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诞生地是法国。
20、卡雷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形象学”这个词,但指出了研究的基本原则,所以一直被后人视为“形象学”的奠基者。他认为形象研究就是,“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二、填空:
1、雷马克的《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是一篇最能代表美国学派观点的论文。
2、《比较不是理由》的作者是艾田伯(或:艾金伯勒)。
3、1958年9月,北卡罗莱纳大学在教堂山大会上,韦勒克作《比较文学的危机》,挑战法国学派,语惊四座,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确立了美国学派,打破了法国学派的一统天下。
4、1993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查理•伯恩海姆代表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执笔撰写了美国比较文学学科状况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
5、俄国日尔蒙斯基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6、《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中西比较诗学》。
8、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9、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的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
10、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11、鲁迅1907年在日本发表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是中国比较文学史上一篇重要文章,系统地追寻了“摩罗”诗人在欧洲各国的踪迹。
12、伏尔泰将中国《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13、《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的作者是刘若愚。
14、叶维廉的代表性著作是《比较诗学》。
15、最早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阐发《红楼梦》的中国学者是王国维。
16. 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叫做缺类研究。1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18、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方面。
1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文学性、跨越性和相容性三个条件组成。
37、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影响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三个方面。
20、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文学变异和文化过滤、 译介学 、 形象学、接受学和文学的他国化研究 。
三、填空:
1、文字材料媒介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尤其是译本,是所有媒介中作用最大的一种。
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3、弗洛伊德和荣格是把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变得格外密切的重要学者。
4、“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5、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的文学现象在比较文学文类学研究中称为缺类现象。
6.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跨国界;二是跨学科。
7 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8. 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9 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文化误读”中实现的。
10. 主题学的研究范畴:题材研究、人物研究、母题研究、主题研究。
11.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文学性、跨越性和相容性三个条件组成。
12. 1921年,巴登斯贝格创办了法国《比较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