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教育随笔(一)(二)(三)

(2017-12-30 12:02:36)

对中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探究课题研究

教育随笔()

阅读区是幼儿自主阅读和表演的活动区,在这一区角中投放部分材料往往是按教师的意图投放的,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看见孩子在区域中没有按我们安排和提前计划的思路去操作就急不可耐地去讲、去说明,把孩子的自由和思想占据了……语言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

  一块小小的坐垫,一张舒适的小椅子,一手悠闲的音乐,构成安静而温馨的阅读环境。图书区是小朋友发现语言魅力、产生阅读兴趣的惬意之地。凡是重视幼儿语言发展与语言艺术的托幼园所,都要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安排看书、听故事或朗诵儿歌等活动,幼儿从看书、听故事中体验各种情感,获得情绪上的享受,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的经验,同时更增进其想象能力和语言技巧,幼儿图书所蕴藏的价值好比一个很深的井,储满了清澈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色彩缤纷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情节,使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并喜欢阅读。从书中获得更多的社会、自然知识和大量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词汇与语句。

从故事、儿歌的内容中受到良好的正面的教育影响,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做到专心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图书中富于幻想、拟人、夸张的表现形式,引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图文并茂的图书帮助幼儿领会字义文意,促使幼儿对画面涵义的观察与思考,提高对语言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听读故事的过程中,欣赏、感受、学习、模仿高于情感的声音语调,增进幼儿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图书的价值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完全要看幼儿最初接触图书时留下怎样的印象,如果能够使幼儿把图书与美好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他们就会饶有兴趣地看书和听故事,要在活动中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图书是要根据幼儿特点选择图书。

所以,材料的投放在中班阅读区域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对于材料的投放出现的一些状况,引发了我的如下思考。

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1.阅读区材料投放要和与适合并且按幼儿年龄特点及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故事,阅读材料则是幼儿阅读的基石, 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阅读和表演。在阅读中可以分辨事物的真实与幻想,喜欢夸大,对周围事物兴趣渐浓,并仰慕那些穿制服的警察、消防员等,可选择一些描写日常生活、自然界事物以及有关人物的图书。夸张和幻想的内容也很爱看、爱听,注意力有所增强,图书的篇幅可适当增加。

选择图书要配合幼儿的年龄这点很重要,让三岁的幼儿听适合四五岁幼儿的故事,他们会听不懂,注意力也较难集中,相反,要五六岁的幼儿听一些情节简单的有没有什么新鲜感,没有难度。

2、案例:《我想长大》在这个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像帮助家人干活的小女孩,可是每当帮忙干活时总是很糟糕,办不好,通过妈妈的鼓励和赞许,小女孩认为帮助妈妈及家人干一些利索能级的事情是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可是当我把多元小书有房在区域内是,孩子一开始还很喜欢去读和分享,在郭几天以后,孩子们在没有人愿意去翻看了,当我了解到这是,我觉得我应该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新生,问问他们原因,孩子们告诉我,我会将了,我都可以讲给妈妈听了。我做了一个决定,让孩子扮演其角色,这样孩子才会重新感性去,阅读区每一个星期就要变换方式把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方式读出来、表演出来。

在阅读区的材料投放中教师要花一些心思,图文并茂吸引幼儿的眼球,在看和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同时可以认知一些简单的字,每一次的积累孩子们没有老师和大人的陪伴下自己可以阅读,会有一定的自信。

                              课题组:刘果青

                             20171030

http://s16/mw690/006LEvMjzy7gYNRyNj17f&690

阅读材料分类投放与幼儿的兴趣课题研究

                         教育笔记(二)

 

     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效果。目前有些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存在过于迎合主题,缺乏多样性;更换周期较长,缺乏更替性;不同区域隔绝,缺乏动态性;忽视年龄特点,缺乏针对性;忽略纵向发展,缺乏递进性等误区。主要通过投放材料注重多样性,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注重更替性,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注重联系性,让区域材料“动”起来;注重针对性,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递进性,关注幼儿纵向发展等合理的投放方式,引导幼儿自主发 展。同时,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促进区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师可以创设活动区、投放活动材料,评估幼儿活动区情境中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评估和反思活动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①可见,区域活动的活动方式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地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②区域活动中强调的是幼儿的自愿自主性,幼儿通过自主操作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获得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应提供丰富有效的活动材料以供幼儿操作,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直接与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建构自身经验,获得发展。 好的活动材料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参与,也能够在幼儿与之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幼儿高度投入活动中,促进幼儿进行经验建构,而不恰当的活动材料不但不能起到促进幼儿发展作用,反而会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不到有效探索,浪费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效果。现实生活中,仍有部分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存在一系列误区,使得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受到限制。

一、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使得区域活动的效果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于迎合主题,材料投放缺乏多样性。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某幼儿园小班在开展主题活动“我们吃的食物”,图书区中整齐划一的全部摆放着统一的教材;美工区涂色、折纸全部是各种各样的水果、主食;娃娃家摆放着各种仿真的水果、蔬菜;甚至教室的环境设置全部是各种各样的食物,其他的材料都暂时被收起来,幼儿在整个主题开展的过程中,与之互动的全部都是主题相关的材料。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里,图书区鲜少有人光顾,美工区的孩子重复为水果涂颜色……孩子被动地接受着教师设置的一切,没有一丝活跃的气氛。 该班教师认为区域要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但在实践过程中过于强调这一点,材料的单一性使孩子的探索兴趣减弱。

2.更换周期较长,材料投放缺乏更替性。有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一学期甚至一整学年都不更换一次,教师给予的指导性又比较欠缺,孩子每次区域活动时间都面对同样的材料,长期下来,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逐渐减弱,并且从幼儿的纵向发展来看,区域活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3.不同区域隔绝,材料投放缺乏动态性。有些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虽然也能够做到及时更换活动区的材料,但在从全局出发,使活动材料动态性的联系起来方面则较为欠缺,班级中的区域看似分隔的一个个小的区域,但是从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区与区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区域活动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只有相互之间动态性地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忽视年龄特点,材料投放缺乏针对性。笔者曾 在某幼儿园参观,发现从小班到大班所有的建构区、图书角、益智区投放的材料种类相差不大,究其原因,是幼儿园订购了统一的教材、教具,教师直接从材料中选择一部分投放到活动区,但是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对不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  

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考虑不足,如小班幼儿精细动作还处于发展阶段,投放的材料如果难度太大,不仅起不到让幼儿发展的目的,反而会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对以后的探索产生不良影响。

5.忽略纵向发展,材料投放缺乏递进性。部分幼儿园在活动区材料投放中既能够注意到及时更换活动材料,也能够体现出材料投放的动态性,但是对于材料投放的递进性则较为欠缺。材料投放的递进性是指在幼儿已有探索的基础上,针对幼儿的探索方向,及时呈现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幼儿发展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索纵向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很多教师对于活动区中幼儿的支持性策略更多的是从整体层面关注全班幼儿的发展,对于个别性的幼儿发展所给予的关注较少。

二、对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建议

1.材料投放注重多样性,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多样性的材料投放既是基于不同幼儿不同需求的考虑,又能够使幼儿对多样性的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因为材料种类的多样而产生更丰富的想象,从而进行更有创造性的活动,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区域活动虽要与主题活动相联系,但没必要完全成为主题活动的附庸,而失去区域活动独特的价值,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既考虑到要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又能够尽可能丰富区域中的材料,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与自主发展。

 2.材料投放注重更替性,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材料对于活动区的重要性,不亚于地基对于房屋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材料的支撑,区域活动的开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注重材料的更替性,切忌一劳永逸,无视幼儿的需要。幼儿面对着已经非常熟悉的活动材料会缺乏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区域活动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教师要加强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的观察,对活动区的材料进行及时的更替,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好奇心与渴望学习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定期更换活动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与新的活动材料进行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

3.材料投放注重联系性,让区域材料“动”起来。不同的区域看似一个个相对隔离开的小空间,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相互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如果教师在材料投放的时候能够从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能够满足幼儿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发展需求,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教师在材料投放的时候要注重动态性,可以让多个区域的材料“动”起来。阅读区制作一些资质小书、幼儿在美劳区涂鸦的作品区可以制成图书,投放到图书区,美工区的折纸作品也可以投放到扮演区,注重将不同区域材料投放的互动性,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部分文献中也提到了材料呈现的动态性,但仅仅局限于材料的增减与重组利用,③非区域之间的动态联系。

4.材料投放注重针对性,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3-6岁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差较大,不同年龄班区域中的材料投放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及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投放适宜幼儿实际发展的材料。

 5.材料投放要注重递进性,关注幼儿纵向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索能够体现自主性,满足不同差异的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及时关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及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教师要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提供“跳一跳,够得到”程度的材料,在幼儿达到这一水平之后及时跟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状况进行材料投放的及时调整,④递进性的促进幼儿的纵向发展,但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素养的要求较高。 综合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存在的误区,可以发现很多都是因为教师观念上存在偏差,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比较局限,要做到合理投放活动区的材料,还需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材料投放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阅读区一般都是投放一些绘本和有声无声的书籍,根据幼儿需求与喜好加以改变。

   班级我们制作图书标签,每次只要有小朋友把自己的书签放到对应的图书标签里面就不能北别的小朋友拿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立体绘本可以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

                                    课题组:刘果青

                                   2017年11月30日

http://s10/mw690/006LEvMjzy7gYO8bRkla9&690

http://s10/mw690/006LEvMjzy7gYO8nTlLa9&690

http://s14/mw690/006LEvMjzy7gYO8QkHj6d&690

http://s9/mw690/006LEvMjzy7gYO9coWI88&690

如何进行中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育笔记

  如何培养幼儿这种意识和技能昵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一、激发幼儿阅读

1、阅读材料准备:   

(1)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以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中班一般选用的故事内容应跌宕起伏,富有神奇的想象和幽默:有神奇的事件和人物发生;人物心理和情感富于变化:主题比较广泛、深刻:故事语言要细腻,刻画入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和浪漫彩。   

(2)为幼儿提供题材多样的图书。从儿歌、童谣到童话寓言;从知识性图书到智力大考验;从科学到环境;从亲子关系到情绪抒发、生命教育等等,不同的题材可以让孩子从阅读得到多元的知识与多元的情感经验。   

(3)根据幼儿阅读能力与兴趣的变化,坚持定期更换新的图书。   

(4)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鼓励和指导家长有意识的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或购买些适合于幼儿阅读的读物。   

2、阅读环境创设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媒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念,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阅读的兴趣也是通过环境和氛围来加以保持和巩固的,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获得的。因此,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还要在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的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在班级中设有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的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早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欣赏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早吃完饭的孩子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   

3、家长的配合   

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和幼儿进行分享阅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来共同阅读一本书。起初,以成年人为儿童逐字朗读为主,多次重复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的熟悉性,逐步提高了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并最终过渡到儿童自己阅读。平时,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情况多加鼓励,例如,当孩子能够说出一个新词时,家长可以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太棒了,说的真好。”从此培养利巩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他们的兴趣是随意的、脆弱且短暂的,应特别注意培养和强化。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1、爱护图书:让幼儿知道图书的制作非常艰辛的过程,培养其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2、阅读姿势:身体要坐直,书放平,不要离眼太近,这样可以预防眼病的发生。   

3、阅读的方法:弼读时,应翻开一页,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边看边点读,引起幼儿想自己看书的欲望,老师正确的阅读方法也能给幼儿起一个很好的直观示范。让幼儿互相监督,这样更能强化幼儿自己的境况,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在幼儿有了初步的弼读兴趣以后,教师应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首先是教师讲,幼儿.听,让幼儿发挥听的作用;幼儿对故事或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复述或指字,教师读,这样,可以同时发挥视听两方面的作用,以后逐步让幼儿练习自己指,自己读。此外,教师还口'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语青的发展。   

1、自由选择式。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如:让幼儿通过转转风车来编谜语,用二人掷骰子来选择图片讲述,用跳格子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等。   

2、科学幻想式。   

   借助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如《蓝猫淘气三干问》《奥特曼》等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人与物互动式。   

   提供一样固定的操作台,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不同动物的洞穴图,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引导幼儿边操作材料边进行语言讲述。   

4、交往发展式。   

鼓励幼儿通过小记者,小导游、电视主持人等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此外,在培养幼儿独立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幼儿独立阅读的水平。   

(一)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片,提高对图片的理解能力。在阅读活动中,对图片观察的目的性、细致概括性及判断推理这些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幼儿从中不断积累阅读经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侧重点选择内容,在活动中采用引导、提问、开放式讨论等多种方法来进行。如:活动《小兔找家》,教师利用积极适宜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观察四张图片判断推理出哪间房子更适合做小兔的家既安全义舒适,并讲述自己的理由。在此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很高,认真观察图片的细节,在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学会借鉴他人经验。         

(二)引导幼儿自己看图找规律学儿歌,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想象力、表述能力。   

在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幼儿会接触到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所以从现在起就要让幼儿不断的接触到一些短小而优美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散文、诗歌等。充分挖掘文学作品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潜力。并从中运用开放式讨论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促进个人经验与文章内容的融合,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激起幼儿想象及表述,激发幼儿阅读及创作欲趄。如:活动仿编儿歌《星星梦》就是打破以往幼儿跟读学儿歌旧活动方式,变为把儿歌绘画成本书束让幼儿自己欣赏、阅读学会。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每幅图找共同规律,并用引导语“谁的梦是什么样的”及手势来帮助幼儿了解儿歌韵律,并请幼儿结合观察图片内容进行仿编至随意想琢火胆创造性仿编。这给幼儿今后自主阅读活动个良好启示,能促进其自主阅读能力的长远发展。   

(三)启发幼儿看书寻找问题,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以往观察幼儿阅读时,总是发现看得懂的边看边讲,看不懂的就翻得很快一过了之。不去思考什么地万不懂,也不想再去琢磨。所以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幼   儿爿找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如:阅读自制连环画《小兔过生同》,就引导幼儿找看不懂得地方来互相讨论,讲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想法。“车为什么掉下桥” (桥栏杆坏了、午速快等)。这样既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掌捏了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四)引导幼儿学会寻找故事的线索,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在幼儿讲一个故事时,有的幼儿讲每页内容都没有联系。所以认真观察图片,根据故事的线索讲故事很重要。如:连环画《香喷喷的轮子》教师有目地的引导幼儿寻找1~在的线索,为什么兰轮车变成两轮车又变成独轮车?谁送给小老鼠一辆南瓜车?为什么?这样既促使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寻找答案,依线索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从而又使幼儿学会阅读积累经验,为他今后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五)引导幼儿通过搜集活动储备的期经验,为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我们都知道幼儿学语言就是在他不会说的时候,家长要不断的跟他说来进行前期储备后来一下会|兑了。这也是如此,在阅读前先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搜集活动,拓宽幼儿经验起到铺挚作用。这样凭借已有经验才能看懂,把图书内容理解的更丰富,从而为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如:故事《春雨的色彩》先请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春雨后的变化,搜集关于描写春雨的诗歌、故事等, 从而了解“春雨贵如油”的含义后。幼儿再去看这本书,续编故事情节就更容易多了。通过以上适宜途径幼儿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丁丰富的阅读经验,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从而使幼儿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知以且陶冶性情。

                           课题组:刘果青

                                    201712月28

http://s12/mw690/006LEvMjzy7gYOrqd2b5b&690

http://s5/mw690/006LEvMjzy7gYOrOVWAf4&690

http://s5/mw690/006LEvMjzy7gYOsgZyQ6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