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逻辑(转)
层面是十二个字: 持股收息、等待过激、底仓打新。
持股收息是赚企业的钱,等待过激是赚市场的钱,底仓打新是制度红利,就是白捡钱。
赚企业的钱是最明确的,上市公司每天都在生产经营,产生利润,每年把一部分利润以股息的方式分配给股东,这是价值投资的基础。底仓打新是最好理解的,这是最容易赚的市场的钱,底仓打新的获利基础是在A股市场上有全世界最庞大的赌徒群体,
即便是一坨屎上市,他们也会去赌,真正能看懂新股的价值而买入的人是极少的,99%买新股的人都是赌徒。我们打新股获利就是依仗这数量庞大的赌徒群体。那么“等待过激”呢?
股价凭什么要“过激”?凭什么给你“过激”卖出的机会? 这就牵涉到逻辑链条的下一环:万物皆周期,低估永不破!
如果把股价看做是一个钟摆,钟摆的左侧是低估,右侧是高估,中间是合理。
钟摆在低估和高估之间摆动,股价维持最中间合理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也就是说,90%以上的时间,股价不是高估就是低估,很少处于合理区域。
我们买入估值处于历史最低区域的股票,就好比钟摆摆到了最左侧,长期持有大概率会摆向另一边,过去优秀的企业以后不一定优秀,但是大概率继续优秀,相信概率是这一体系的重要一环。然后通过充分的分散应对小概率事件发生时的冲击。
虽然万物皆周期,但是周期具体多久我们不知道,周期的钟摆什么时候从最左边摆到最右边我们也不知道,因此需要长期持股的耐心,一张草纸只有10%的面积是用到的,一只股票只有10%的时间是上涨的,但如果你只想在10%的上涨时间持股,就好比只想用10%面积的草纸擦屁股,非但擦不干净屁股,还会抹一手的屎,草纸不沾屎的部分和股票不上涨的时间都是有价值的,他们的价值在于提供安全边际。为什么万物皆周期呢?因为任何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是人在参与的,人们总是从悲观到乐观,从恐惧到贪婪,周而复始,从未改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理是:人性永不变!
人性是人类在几百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沉淀在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基因里,因此人性要出现明显的改变也需要几百万年的漫长进化。
相对于区区数百年的人类金融历史,我们可以认为人性是不变的。
这是整个体系最底层最终极的逻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