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外集团《孔乙己》听课记

自从上次去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认识了我的师傅——白鹏教师以后,我们之间就有了不断的联系,当然大多都是我打扰人家,拿一些很琐碎的问题向师傅请教,师傅都是有求必应。今天,我再次踏进石外校园,真正走进师傅的课堂,聆听师傅的授课艺术。
首先走进的是路老师的课堂,路老师的激情感染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总以饱满的热情去带动学生应该没错吧,这种情绪也带动着所有的学生,整节课学生特别活跃,带着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分享着自己的所想所感。师傅白鹏老师的课更是眼前一亮,看看下面几幅图话,难以相信是学生对《孔乙己》的解读,用图画解读诠释了学生读《孔乙己》的感受。
|
|
|
这节课白老师同样用自己的激情,用自己的智慧启发学生深入文本,解读孔乙己背后的故事,学生是主体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其次是老师的启发和朗读,真正做到了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在项目实施中,师傅白老师的切入点跟路老师不同,路老师抓的是“记得”,白老师抓的是“声音”,所以这节课白老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勾画展现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外,也让学生学生尝试读来感受,印象较深的是他人在谈论孔乙己时,有一个“哦!”字,白老师是让多个学生据自己的理解尝试揣摩人物情感的,有两个男生读的很不错。路老师先让学生概括“其他人”有哪些人,并勾画出他们的语言、动作等,然后分析他们记住了孔乙己什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到“关心孔乙己的命运。”显然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颇,路老师没有及时纠正他们,而是出示11段,采用分角色朗读两遍来感受其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尤其是“哦!”字,当学生读得太平淡时,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并举杨主任来听课的示例帮助学会说呢过理解体会。两位教师都做了深层提问:为什么这段对话没有主语,加与不加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感受这是一个集体的嘲笑,人多,从而更好地揭示民族的劣根性。
第三、设计问题的梯度,这彰显着一个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路老师的设计是:“你们记得孔乙己什么?”“孔乙己周围的人记住了孔乙己什么?”“这些人真的记住了孔乙己了吗?”白老师的设计是“同学眼中的孔乙己”(采用手抄报)“听听孔乙己的声音”“听听其他人的声音”,切入点不同,都是围绕孔乙己展现自己、留给他人了的印象来展现这一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科举制度的危害。
第四,语文与立德树人融合的相得益彰。这结尾两位老师的处理稍微有点不同,路老师,通过——鲁迅先生希望我们要抹掉“冷颜”,关闭“冷语”,记住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这样的语言告知我们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摒弃社会的冷漠、残酷,无形中对学生的做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白老师的结尾可以说很巧妙,听着孔乙己的声音,听着其他人的声音,仿佛也听到了鲁迅的呐喊声,这个声音让我们不仅记住了小说的出处,更记住了白老师的这节课。
一堂优秀的课,缘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缘于教师自己的悟性,缘于教师的智慧,愿我们师徒二人携手共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