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一路修行”之教育随想 |
读君姐的书籍,总有过高的期待值。总想在里面找一些实用的方法拿来就用,比如某课的课堂设计,班级管理的某些方法等等。可是在书里我看到最多的是“我并没有具体的办法讲给我们年轻的老师,事实上,一把钥匙永远只能开一把锁。”我有点失望,包括多李镇西老师的文章也是一样,难道这就是我读大家作品的的初衷?“告诫自己”、“教育是修行,做班主任是修行”……我才明白,昭君写下这些文字的用意,不是让我们去里寻找宝藏,是让我们修炼心态啊!只有心态好了,心静了,我们才能安心,用心,智心的做我们想做的一切。
所以,放低期望,不是因为昭君的书籍不好,恰恰是自己的心态不正;所以放低要求,才能从优美的文字里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得王开东老师有篇文章,题目就是《做老师最重要的就是思考不是模仿》,他在说我们年轻老师听课,尤其是听大家的课不要总是每个大家都学,最后失去了自己的思考,没有了自己的观点。记得今年上半年我到石家庄听课,碰到了韩军老师,特别羡慕他出口成章,课堂设计的巧妙(切入点),大有回家后整理他音频的意思,还想以后跟他学?回学校跟同事交流,他们说肖培东的思想更好——教育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不能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有于教学。(大体意思)又觉得肖特特棒!一时摇摆不定,因为终究没听过肖特的课,对他们没有深入的研究,就凭一句话,一节课就决定追随谁是不是有点太草率?后来看到王开东老师的这篇文章,才醒悟教育教学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最重要,做人也一样,做最好的自己总比模仿别人,失去自我要好百倍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