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

(2019-10-08 14:25:11)
分类: 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

                                 东前进小学    李俊玲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节课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放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规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些规律,实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过渡。反思整个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境创设渗透人文精神。

课始,我通过学生特别喜欢的“萝卜顿”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重复的规律,然后创设了“六一儿童节”的情境,孩子们感受了节日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表示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我设计了“语言描述规律——表示规律——交流表达方式”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究学习。特别是在“表示规律”环节,我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表示,在进行展示交流,这样的设计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孩子们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为学习掌握重复规律创设了载体!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在出示主题图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主题图,渗透有序观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用语言描述规律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完整的描述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发现规律特点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有规律的信息,总结出规律“一组一组重复”的特点,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    
 
当然,“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1、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语言还是不到位,形式比较单一。2、汇报规律时,应当关注所有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特别是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互动之中。3、教育机智不够,课堂生成没有很好把握,没能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导致在描述规律和表示规律这个环节耽搁时间过多。4、这节课内容不是很复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发现、表达表示“重复”的奥妙,学生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和解释重复规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长期训练,让每一位孩子都参与其中高效课堂最大的体现是小组合作,如果在合作时能做到全体参与,合作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担任组长、比较仔细的学生可以让他负责填写等等,小组同学人人参与,让他们体会到各自的重要性,体会到合作的快乐.特别是那些复杂的事物(如气球的排列)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规律更加简洁。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强化符号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