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复习课说课稿

(2019-09-29 16:03:06)
分类: 教学反思

《长方体(一)复习》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一节单元复习课。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是在在前面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写的,它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四个部分组成,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引导学生对第二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总和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也为今后学习体积容积以及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查漏补缺,综合所学知识,使学生获得整体认识。在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不仅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理解其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归纳整理能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现状,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梳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复习课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结合某一主题,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聊天式的方法引入课题,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进行一理二探三练四提升等四个环节进行梳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本单元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单元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设计有层次的的练习,并创造性了设计“展示自我,闪亮登场”的视频展示环节,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情感。

(二)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通过回忆整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实际应用、概括发现等方式方法,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请看大屏幕,知道这座建筑的名字吗?(水立方)对,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相信我们国家运动员们在水立方的精彩表现,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也希望今天同学们也能在这间教室中,给在座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信心吗?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水立方,它能让你联想到我们最近学习的哪部分数学知识? 看来同学们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板书:长方体(一)复习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谈话导入,由建筑物--水立方引起学生的联想,引入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认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梳理归纳,夯实基础(3分钟)

(一)回忆整理——梳理板块 复习课的第一大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梳理相关内容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系统,因此,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出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写在微卡上)再同桌补充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后,在帮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板块:特征、表面积、棱长总和、展开与折叠、露在外面的的面(我的预设板书),然后和同学们聊天中,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内容很多,从哪里入手进行复习呢?说一说 为什么(从特征入手)?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特征是研究其他知识的基础和根本。

(二)抓住本质-----夯实基础。引导学生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通过对照检查的方法,让学生理清他们的特征及关系。【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初步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并进行归纳,形成板块,引导学生抓住特征这一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整理复习的方法】

三、搭建平台,探究整理。

我们能不能就结合这些内容展开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活动呢?(关键项:长方体)(正方体)

1)出示探究活动要求。

六人小组

1、在长方体或正方体中任选一种来研究。

2、围绕小组选择的项目,设计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研究问题,选择1+n个向度进行探究活动。

3、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易错点。

4、将研究成果呈现在大卡上。

2)学生积极探究。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理的同时进一步补充质疑,并进行精讲和补讲。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抓住关键项长方体和正方体,搭建平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复习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易错点,学生经过亲自动手探究和交流,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回顾知识的梳理过程,加深对知识网络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本节课目标。】

 3)表扬激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明晰了本单元的知识点,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主动探究,看、量、剪、折、拼、切、算、可以说是十八般武器轮番上场,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

四、学以致用、百练成金:(12分钟)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以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环节中,我设计了

1、手势判断4道题对错。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应用和理解。分别是

2、生活觅真知。(粉刷烟囱---快速选择,说明原因)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的注意事项(易错点: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单位的换算、)(定做鱼缸-----快速计算)选取了学生最感兴趣,同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金鱼缸,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计算金鱼缸的各种制作材料,如需要多少角钢、需要多少玻璃、需要多少铁皮等等,深化理解棱长和、表面积、底面积等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在设计学习内容时,这一串的问题设计,都是从鱼缸出发,到鱼缸结束,主线清晰,知识运用的针对性强,通过学生对以上等环节的自主学习,能够有效的进一步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审题,明确应该运用怎样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同学们刚刚解决了生活中一些和长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总和等有联系的问题,你们认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首先要明确题目到底要我们求什么,如果是表面积的话要注意是求几个面,哪几个面,用什么数据去求,还有单位转换。

【此环节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解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学习方法】

五、展现自我,闪亮登场。理想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我还布置了“小老师”的探究视频活动,孩子们个展风采,能人辈出,我选取了学生课前自主探究的两段视频,抛砖引玉。在学生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之后,我再一次引导学生思考:

1)扎正方体礼盒,丝带多长?

2)从大正方体不同位置拿走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讲解,不仅使自己通过研究发现得到的知识理解更为深刻,也进一步将本单元知识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孩子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训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激活学生思维,学会灵活的解决问题,拓展目标。】

(六)收获满满、总结升华:(2分钟)

    马上就要下课了,这节课你什么收获,谈收获,总全课,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全课的内容,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易错点),同学们,我们由欣赏“水立方”使我们联想到了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会了利用这些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可真棒!你们知道吗? “水立方”里还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还有很多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请同学们课下赶快查找资料。了解一下吧!看你能发现什么奥秘?

【通过对整节课知识的总结,再次回扣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水立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将学生热情引向课外,再次体会课上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课下去发现问题,真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六、说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以图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体现教学的个性。本课的板书由一副气泡图呈现。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棱长和、展开与折叠、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切分变化、拼接变化、、、、、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体现了板书的镜子功能和微型教案的功能。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抓住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抓住关键项,搭建平台,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用剪、量、拼、算、想、折、画、涂等多种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件得到开发。在体验性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都是发展的。每一个学生又都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学生的体验也是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二、巧用手段激发兴趣,发展潜能促进发展。

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已对其没有新鲜感,传统的背、考意义概念、性质定理,枯燥且乏味,往往复习效果极差,反而容易失去学习动力。为此,需要改变教法,将课堂进行延伸,搬到生活中,调动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所以,课前布置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内容,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讲解,上传视频,做到资源共享,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从学生的反应看,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各展其能,探究的内容涉及到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孩子们讲得非常清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得能力大大提升。

三、发挥引领作用,精心设计习题

促进自主建构、优化认知结构是复习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整理知识可能是无条理的、有遗漏的,但通过对比、交流,进而修正完善,在老师的引领下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习题的设计也要有针对性,除了要满足多数学生学习的需要,还要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的基础上,设计采取判断对错、选择正确算式、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题多变、层次清楚,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对接,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开放的想象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活已有的经验积累,为主动运用知识打下基础,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

不足之处:

这堂课复习课,有收获也有遗憾,因为时间的关系,课堂上的展示略显仓促,一些知识点没能充分的进行拓展延伸训练,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在进行引导和训练,我校的条件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也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我将对此问题进行反思寻求解决途径。我想一堂复习课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全部呈现,后续还应该有相应的练习课进行补充完善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这堂复习课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在座的专家及各位老师多提意见,我将不断努力践行,提高教学水平。谢谢各位的聆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