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基于知识,产生于活动——一节深度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案例

分类: 术业专攻 |
解读宋洁清《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一文,教学策略所依托的案例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摘录深度学习。
-
获取与梳理瑞士绿色环保措施的事实性信息(指向对信息的获取和整合);
- 联系实际,理解绿色回收、绿色立法、绿色能源三个重要环保措施的作用,分析这些措施对于瑞士成为环保国度的意义(指向分析与理解信息,认知性阅读向理解性阅读过渡);
- 使用思维导图梳理篇章结构,找出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概括说明文的语篇特征(指向篇章结构分析,认知性阅读向理解性阅读过渡);
- 分析标题中的green一词的双关之意,评价标题,阐释自己的观点(指向写作意图的分析和评价,深度阅读);
- 通过图片,反思我国的环保现状,小组合作讨论“What can a student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树立“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指向信息的对比与分析,深入理解主题意义,深层阅读);
- 小组合作,完成写作任务——写一封倡议书,针对城市环保提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向读后迁移创新,高阶思维)。
- 以green为切入点,预测语篇内容
-
以green为主线,梳理语篇结构,感悟篇章逻辑
- Structure analysis

【设计说明】该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立足语篇结构及文本信息,概括与归纳语篇标题中的green的内涵,实现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与第一个环节首尾呼应。
【活动3】运用问题链,推动思维进阶。阅读课堂始于提问,问题驱动阅读和思维的深入。设置包括寻找细节信息的知识性阅读问题,也包括对文本内容对比分析、概括推理的评价性问题和欣赏评价的创造性阅读问题,发展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探究瑞士国民的环保行为(垃圾回收)背后的深层意义和启示,可设计以下问题。
Q 1: Look at the four dustbins with different colors, Which dustbin is for recycling?
Q 2:In Switzerland, what things can be recycled?
Q 3: How do people in Switzerland recycle old clothes?
Q 4: What are old clothes sent to factories for?
Q 5:Can batteries be recycled? What other things can’t be recycled?
Q 6: What advantages can waste recycling bring to our environment?
Q 7:What do you think of waste recycling?
问题链设计需要关注两个特征:
所有问题具有关联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从什么是垃圾回收、什么可以回收、垃圾如何回收,到垃圾回收带来的好处,体现了层层递进的引导过程。
问题设计具有思辨性,关注多元思维的发展,Q 2和Q 3属于理解、识记层次;Q 4属于判断和应用层次思维;Q 6和Q 7属于分析和评价的思维层次 。Q 4和Q 7回答内容需要超出文本内容,可以激发生生之间的质疑和思辨,生成新的思维碰撞。
(3)创设情境,读后迁移、创新。(Post-reading设计——Task)
在完成Green
【设计意图】该环节设计半开放的写作任务,引领学生基于语篇,发展创新性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实现从未知到已知,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浅层到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