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闲,重拾龙应台老师的《目送》,今日读到《时间》,甚是喜爱,不由得有写几个字的蠢蠢欲动。
读书的感觉是欣喜,虽也有一丝愧疚。为何?此书一个半月还没有读完,忙碌应该是借口而已,实为懒,在岁月的长河中,每每偷懒,最终还总是原谅自己,引用龙应台老师书中的话,我这是“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
时间是个永恒的话题,这也许单单对人类来说。对于自然界、动物、宇宙来说也许是没有所谓“时间”这一概念的,或许是因为人类在生命面前是悲观主义者。从汉乐府中的青青园中葵,到如今的时光机,我们无不试图延长生命的时间线。关于时间,古今中外有太多的著述,然而读了龙应台老师的《时间》,更为喜欢这篇充满着生活气息,就是你我的小散文。从散文的写作技巧上来说,这篇《时间》也更好的阐释了何为散文。
龙应台老师借助2007年在泰北城市清迈度过跨年夜的场景写出了对时间的思考,理性的思考,立体的思考,脑洞大开的思考。龙应台老师说:想想看,你总什么东西量时间?“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你是否也用过别的量法?”。普通人家门后见证每年孩子身高的尺子刻度,南美洲一家人三十年以来每年定期的全家福,写数字的行为艺术家,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伦勃朗一年一年的自画像,农耕社会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无不是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最后,龙应台老师遐想在从泰国通往老挝的湄公河上时间又是用什么测量?
读龙应台老师的这篇《时间》,我恍惚在时光机中看到龙应台老师用脚步丈量时间,用一页一页的阅读去丈量时间。时间也许就是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