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
以简御繁
一节课四十分钟,承载着很多语文教学的任务。又是识记的,又是理解的,又是鉴赏的,又是探究的;又是知识和能力,又是技能和方法,又是思想感情和价值观。
这么多的教学任务,都能全面扎实地落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一节课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可太多,个人觉得最多三项。有的名师说让学生一课一得,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
但是,语文课堂是要讲究容量的,目标的减少不代表内容的减少,即使是一个目标,也应该使课堂的容量饱满。这就需要巧妙地安排和课堂驾驭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上,贯彻“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思想是必要的。
本节课就只有三个关键:鉴赏文章之美、理解复杂记叙文、了解演讲要求。存在识记、理解、鉴赏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只用三个问题提领整节课,前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言,老师总结;后一个内容播放演讲视频《寒门贵子》,然后讨论总结。
文章之美:精神之美、结构之美、语言之美;
复杂体现:立意深刻、材料丰富、结构巧妙、表达多样、语言生动;
演讲要求:主题、语言、体态等。
化繁为简,就是要找到贯穿全课的一根(不得多于三根)主线或者主要问题,其它的枝叶全部由主线贯穿。
化繁为简,就要求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落实学生主体的观念,以学定教,以学评教。
化繁为简,思想先化,技巧其次。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题目上做文章,从题目中提取主线或者主要问题。
以简驭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枝不蔓,抓住主要问题不放,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讨论,全部围绕主线。课上完了,一提主线,所有内容都在上面。
以简驭繁,要求教师善于安排环节和控制节奏,根据主线确定课堂生成问题的价值和意义,有价值的继续讨论解决,无价值的毫不客气舍弃。
以简驭繁,需要教师深厚的积淀和教学的机智,非一朝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