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收获 践行(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研讨会”学习体会)

分类: 教育随笔 |
2017年岁末之时,在教研室赵飞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灵宝一行的7名老师到郑州参加了“河南省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研讨会”,亲临接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研讨会上,来自4个县市的优秀教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多文本阅读指导课《图像诗》《秋日的思念》《送别诗的意象和意境》《有趣的···》。随后,商丘市教研室的巩长虹老师以《我们,行走在多文本阅读的路上》为题,和与会老师分享了他们在多文本阅读的探索与实践之路上的一些有效做法,巩义市子美外国语学校的周素娟校长就《多文本阅读研究之“聚焦议题”》,全面细致的介绍了在多文本阅读中教师如何选好“议题”,以及开展多文本阅读的五种操作模式、四条实践原则。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我对多文本阅读教学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也对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有了信心。
“多文本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群文阅读,这是当前流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更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感悟,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深远意义。多文本阅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篇带多篇,群文共欣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课本教材内容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并通过大量的、长期的拓展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多文本阅读”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语文学习原来可以有如此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如这次研讨会上,来自商丘的邵亚楠老师执教的《图像诗》一课,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巧妙选文,一首优美的小诗“伞”被老师编排成一把彩色的小伞的样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有趣的图像,再来图文对照读诗歌,就有了更多惊喜。随后,老师又为孩子们呈现了《水龙头》《蜗牛》《滑滑梯》等几篇趣味十足的图像诗,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感受图像诗的魅力,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或读或议或配画,图像诗就这样深刻的印在了孩子们的心田里······像这样有趣的课还有洛阳的董老师执教的《有趣的
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突破了教材的限制,更新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议题呢?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崔峦教授说“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群文阅读的“议题”就是这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一组选文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议题。我们在选定议题时可以多角度、多面向,宜小不宜大。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我们发现不少的寓言都因对比的写作手法而更显寓意深刻,所以我们就可以把表达形式作议题,引领学生去读这样的一组文章,去发现写作的技巧,发现文学的秘密。此外我们还可以把作家、观点、体裁、人文主题、语文知识等作议题。有了明确的议题,接下来就要做好教学实践了。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我们还要紧紧抓住这几点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求同——去发现文章之间在内容、写法、情感、观点等方面的共同点;比异——发现文与文之间在内容、写法、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不同点;整合——从多个文本中提取信息,获得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判断——根据多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旦学生学会运用多种策略,他们的阅读理解、思考感悟能力都会大大提升。
在群文阅读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灵宝的小学语文人也是走的比较早的,无论是现用北师大版教材的主题编排方式,还是特色阅读丛书《随文增量1+1》,都体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增加阅读的数量,让学生读的更多;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的更快;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读的更乐;丰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的更深。在群文阅读的教学和实践中,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文章间的异曲同工之妙,对学生进行有目标、有实效、有兴趣的群文阅读指导,让孩子通过阅读而爱上阅读!
尽管三天的学习时间很短,但是也给予我很多的思考,在今后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我将如何践行呢?我觉得要从思想上加强认识,了解多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要更多一点思考: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的课堂教学如何精细化?从议题的确定到课时的安排再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用时,对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在学习中收获,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就一定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http://s2/mw690/006Lb2JUzy7gxRoyOJze1&690
http://s15/mw690/006Lb2JUzy7gxRqbTpse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