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瓦窑口的爱情》上稿《涛声》2023年9月作者:戴坤旭

(2024-06-14 08:17:31)
标签:

健康

教育

文化

育儿

情感

《瓦窑口的爱情》上稿《涛声》2023年9月作者:戴坤旭

《瓦窑口的爱情》上稿《涛声》2023年9月作者:戴坤旭

《瓦窑口的爱情》上稿《涛声》2023年9月作者:戴坤旭

《瓦窑口的爱情》上稿《涛声》2023年9月作者:戴坤旭

瓦窑口的爱情

戴坤旭

     2023年年初,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

    山区的天气很冷,早上起来,屋檐上有长长的冰挂,山的一面有阳光,一面还有很厚的积雪。寒风冷冽,我却天天看到村里的阿贵在我家对面的瓦窑前,晚上把柴从炉膛搬到外面空地,早上用三轮车拉着她老婆阿梅又把柴搬进炉膛里。 

    我很纳闷,这瓦窑早已废弃,难道阿贵还准备烧瓦?如果烧瓦,为何搬好的柴又搬出来?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阿贵的同学、我的远房老表,他跟我讲起了阿贵“搬柴”的故事。

    阿贵的父亲老家在湖南,家里兄弟姐妹多,十三四岁就出来谋生了,跟泥瓦匠觉得一手烧泥瓦的手艺,后来到我们村做了上门女婿。住在深山的人家,建的是木房,盖的是泥瓦,阿贵父亲来后,村里盖新房用的瓦基本都出自他的手。

    瓦窑是阿贵父母一土一锄挖出来的,一面靠山,一面靠路。阿贵从小跟父亲在瓦窑前玩泥巴,也跟着学会了做泥坯,每天放学后还去给父亲当“下手”。

    阿贵读六年级时,父亲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后不幸离世。“长兄如父”的阿贵别无选择,不得不辍学回家,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全家的重任。

    凭着记忆,阿贵跟着舅舅做完了父亲没能做完的泥坯,烧出了他平生的第一窑瓦。后来舅舅建房,他跟舅舅再烧了一窑瓦,看到阿贵烧出来的瓦质地和颜色都很好,后来乡村们也都愿意请阿贵烧瓦,阿贵就此“传承”了父亲的手艺。

    一天,正当阿贵在瓦窑口添柴时,下起了瓢泼大雨,眼看晒干的柴堆被雨淋湿,阿贵想快点把干柴搬到炉膛前的空地上,结果由于湿滑,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抬起的脚又不小心踢到柴堆,一堆柴稀里哗啦地散落开来,压在了阿贵身上。

    忽然间,头顶上的雨“停”了,身上的柴也被掀开,一只纤细的手拉起了一身泥水的阿贵,眼睛被雨水淋湿没法睁开,阿贵用手撩起衣角擦了擦脸,才知道是村里的阿梅,放学刚好路过这里。

    阿梅比阿贵小两岁,从那以后,他俩成了最好的朋友。阿梅每天放学,都会把自己的零食留些给阿贵,阿贵则把山上摘到的野果留给阿梅。

    两年后,阿梅的母亲在山上打柴被毒蛇咬了,阿梅也只好回家务农了。

    成年后的阿贵和阿梅成了家,阿梅成了阿贵的好帮手。阿贵做泥坯,阿梅和泥;阿贵装窑,阿梅递瓦;烧瓦的时候,他们一起守在窑前添柴、看烟囱、识火候。这个时候,阿贵跟阿梅说自己小时候的事,一起回忆起相恋的过去,阿梅脸上就会泛起朵朵红润,心里甜甜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脸上挂着幸福。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琉璃瓦取代了泥瓦,阿贵“失业”了,他只能跟其他人一样出去打工。阿梅为了贴补家用,在家买了辆旧三轮车,做起了送货到家的小买卖。然而,一次车祸,让阿梅大脑受损,失去了记忆。

    阿贵赶回来照顾阿梅,可阿梅连阿贵都认不出来了。阿贵有了一个破天荒的想法,重新去瓦窑,是不是可以唤起阿梅更多的记忆?

    于是,年近六十的阿贵,清理了早已杂草丛生的瓦窑,拉了一大堆柴到炉膛口的空地上,每天早上带阿梅来这里,让阿梅把柴一根根递给自己,他把柴码在炉膛,天黑前阿贵又去把柴搬回原地,这样天天重复,风雨无阻。码柴过程中,阿贵跟阿梅讲起这里的点点滴滴,听着阿贵一遍遍的讲述,阿梅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笑容……

    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感情,这份感情在阿贵和阿梅之间慢慢地成长,时刻都弥漫在瓦窑的气息中。忠诚,朴实,真挚,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这就是农村最淳朴的爱情。只有在爱中才能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只有在责任中才能找到生命的归宿。

作者QQ:8937313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