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口的爱情》原创上稿《农家致富顾问》2023年第6期作者:戴坤旭

标签:
教育情感育儿文化 |



瓦窑口的爱情
戴坤旭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阿贵的同学,他跟我讲起了阿贵“搬柴”的故事。
瓦窑是阿贵父母一土一锄挖出来的,一面靠山,一面靠路。阿贵每天放学后都给父亲打下手。阿贵读六年级时,父亲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后不幸离世。“长兄如父”的阿贵别无选择,不得不辍学回家,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全家的重任。
忽然间,头顶上的雨“停”了,身上的柴也被掀开,一只纤细的手拉起了一身泥水的阿贵,眼睛被雨水淋湿没法睁开,阿贵用手撩起衣角擦了擦脸,才看清是村里放学刚好路过的阿梅。从那以后,他俩成了最好的朋友。阿梅每天放学,都会把自己的零食留些给阿贵,阿贵则把山上摘到的野果送给阿梅。
于是,年近六十的阿贵,清理出早已杂草丛生的瓦窑,拉了一大堆柴到炉膛口的空地上,每天早上带阿梅来这里,让阿梅把柴一根根递给自己,他把柴码在炉膛,天黑前阿贵又去把柴搬回原地,这样天天重复,风雨无阻。码柴过程中,阿贵跟阿梅讲起这里的点点滴滴,听着阿贵一遍遍的讲述,阿梅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