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床上的“图书馆”》原创上稿《日照日报·黄海晨刊》2023年4月25日作者:戴坤旭

标签:
育儿情感文化教育 |

木板床上的“图书馆”
戴坤旭
后来,上学了的吴适可也喜欢上了姐姐收集起来的书。村里其他孩子得知吴楠楠有不少课外书籍,都来他们家看书。为了方便孩子们阅读,汪素兰老人腾出家里的一间闲置房,在房间放了一张木板床,姐妹俩收拾好所有的书,在木板床上摆放整齐,算是正式成立了她们的“图书馆”。
每到周末,村里的孩子们吃了早饭就飞奔去他们家,多则十几人,少则三五人,一起坐在“图书馆”周围,各自手里捧着自己喜欢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有了这个“图书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而原本喜欢玩电子游戏的孩子们,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
村里10岁的陈晨是该“图书馆”的“老顾客”,三年前吴楠楠还没把书整理到木板床上时,他就常到汪素兰老人家看书。那时候,她们收集到的书还不多,但陈晨就是那么喜欢看书。
“谢谢你们家开的图书馆。”有一天,陈晨告诉吴楠楠:“我爱看书,有时候在家也能看,但感觉从你们家借书看特别有意义,也许是有一种想看点别的东西的想法吧。再说家里并没有很多的书让我看。”
开设这个“图书馆”,既改变了汪素兰老人一家的生活,又为陈庄村里的孩子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阅读环境,一些村民还为他们的“图书馆”捐赠了小型书架和座椅。这个“图书馆”虽然不大,但已经影响了陈庄村很多孩子。
现代社会,有些孩子得不到父母陪伴,被放养或抚养。他们需要有一个地方来找到朋友和爱。这个“图书馆”不仅为陈庄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种娱乐和启发,更孕育着一股坚定的力量,那就是创造、展示和分享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