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美术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2017-12-06 16:42:22)
标签:
教育 |
未央区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立项号 |
2017yjzd015 |
课题名称 |
3-6岁幼儿美术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
||||
|
负责人 |
李艳霞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未央区高山流水幼稚园 |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幼儿 |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幼儿美术教育是表达童心世界,创造性地反映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手段。高山流水幼稚园《3-6岁幼儿美术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实验课题于2017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二、课题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
幼儿美术教育是表达童心世界,创造性地反映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手段。高山流水幼稚园《3-6岁幼儿美术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实验课题于
2017
1、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像的视觉艺术。“美术教育”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指各年龄段的美术区开展的操作活动:形体画活动,色彩画活动和线条画活动,构图画活动。按时间段的让幼儿能琢磨、仿效、发挥欣赏(审美)活动。 2、美术教学:是指建立在幼儿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像、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发展基础上的,激发幼儿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求知、创造,从而达到以美术促想像,促思维的目的,并获得求新求美的情感和意愿。 (三)理论依据 1、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这是素质教育中的新要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得到被肯定” 因此,我们认为幼儿绘画有自己的特点,仅仅用对与错来界定,往往是片面的,只有不断地去鼓励孩子,孩子才会积极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之中。 (四)政策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由此, ” 我们认为:美术教育根本目标应该是激发幼儿追求美的愿望, 促进幼儿创造力、想像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教育内容应 该是生活中的一切因素。 2、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秘书长杨景芝教授在 《启迪儿童绘画》一书中指出:启发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催化剂,在教孩子学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去注意, 去思考,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认为, 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力, 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忽视其发展规律,向其灌输绘画技巧,反而有碍孩子发展。而启用激活的方法启迪孩子通过积极发现和主动探索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发展个性,提高审美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幼儿教师美术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能力为研究重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教师更好的设计美术教学活动。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良好的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教育目标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牵涉图像认知与传播信息的理解与应用,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密切联系。在美术活动中透过有计划引导孩子亲近纯真、良善和具有美感的鉴赏内容,使孩子感觉生命的意义。而在手工制作中通过对陶土、泡泡泥等材料的拍、揉、搓、捏、压的大肌肉运动,逐渐到握笔涂鸦的小肌肉,再到学习运用剪刀剪纸对幼儿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帮助。在美术活动中参与集体,与同伴共享工具和材料,共同创作与展示讨论,能够培养幼儿语言发展与社会交往能力。从美育角度,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审美情怀,创造美好事物的美感能力与意愿。所以美术教育是学龄前幼儿活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三)教研重点 1、加强《纲要》的学习,重点突出美术方面的理论学习,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儿童观、评价观 2、争取通过1-2年的时间,收集整理一批具有教育新观念、受幼儿喜欢、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绘画形式多样的教材,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情感表达、美的熏陶等艺术功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四)主要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结合运用以下方法,并灵活合理运用,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7、文献资料法:收集组织美术活动,研究艺术教育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 (五)、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幼儿美术发展过程和空间得知发展过程同样遵循着一定客观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必须以幼儿的发展规律为依据,而幼儿绘画发展过程则是抽象——象征——写实。 2、趣味性原则:幼儿美术教育内容应当是符合幼儿兴趣,深受幼儿享受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是带趣味性的。寓教于乐之中。 3、生活性原则: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应是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要将幼儿学习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有机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六)实施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实施时结合幼儿特点,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具体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1、准备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 (1)收集、阅读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美术活动组织”、“艺术活动指导策略”、“美术活动方案”等相关理论。 (2)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教师教育观、美术教育模式的调查。 (3)制定课题计划,撰写课题实施计划,并进行课题预设和理论研究与讨论,为实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实施阶段 (2017年6月——2018年3月) (1)采取集体、小组、个别等形式,共同探讨研究美术活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2)通过教研活动、赛教、名师课堂等形式,与幼儿教师共同探讨解决美术教育上出现的问题,收集美术活动中的现状及问题。 (4)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计划,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积累过程研究资料。 3、结题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收集整理日常的研究资料,分类汇编。 (2)收集组员在研究中撰写的美术教育指导方案,并汇编成集。通过统计分析、整理资料、反思调整等途径撰写研究报告。 (3)整理研究材料,完成结题报告,结题。
四、研究成果及成效
小班:1、幼儿能由自身开始接触周围生活,自然环境和艺术作品。
中班:1、幼儿有目的地关注生活自然和艺术作品,在探索中获得愉悦,激发创作表现美的欲望。
大班: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从题材的选择 1、从幼儿生活中挖掘主题,激发幼儿想像创造的欲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不同的主题反应不一,对于生活中 熟悉的内容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大胆创作。因此,在幼儿的交流中,我们认真地去观察,发现他们生活中最关注和喜欢的事物,通过多次尝试、研究,我们发现在选择主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二)从指导策略来看
营造环境策略,点拨幼儿情感。 |
||||||
|
参考文献 |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启迪儿童绘画》 3、皮亚杰的建构论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