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中期报告
(2019-01-15 16:32:51)《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wyskt20170122
课题负责人:周秀春
课题组成员:章颖
单
联系电话:13860065165
电子邮箱:2295392372 @qq.com
课题进展情况: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本班幼儿的不同层次水平,在幼儿分享意识与行为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来提高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与行为。
(一)前期调查工作
我们通过对小班分享行为的调查,分别制定了家长问卷调查和幼儿问卷调查,针对调查我们认为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家庭因素(2).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3).物质原因(4).教育观念缺损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幼儿在分享行为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观察幼儿的行为
同言语调查相对应,分析幼儿的言行是否一致,从观察结果中可以看出,小班虽然有部分幼儿有了分享意识,但在具体的行动中,还是很少有分享行为,言行不一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三)集体教学活动
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例如:《分享快乐》、《分享秘密》。
(四)故事中明理
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因此,我们将日常生活中有关分享助人的内容编入故事集,让幼儿在欣赏故事、讨论故事、理解故事的同时,明白有关分享的道理,懂得正确方法.
(五)随机教育
通过区角活动、角色游戏、自由活动、散步等一些日常活动观察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随机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主要研究观点:
“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如何把小班幼儿尚处朦胧状态的分享认识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进行了培养。
通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经过一学期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幼儿在行为中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如何把小班幼儿尚处朦胧状态的分享认识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进行了培养。以下是我们的一些观点。
幼儿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要想使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必须先对幼儿进行关心别人,爱别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从教育幼儿爱身边最亲密的人开始,让幼儿明白分享实际是一种互利行为。平时关心帮助比自己小的幼儿、主动向老师询问某某小朋友为什么没来等,并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来教育幼儿。告诉幼儿好的东西大家一起玩才最快乐的,让孩子明白了“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幼儿逐步从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怎样与别人分享。
二、行为上的转变,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任何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通过反复的行为训练,我们试图通过创设情境、开辟玩具分享区、分享会、分享活动成果、建立牵手小组等多种渠道尽可能增加幼儿积累自身经验的机会。
三、家园共育,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交流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方法。我们还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表现,便于家园有针对性地教育,为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出谋划策。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方面。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的点滴生活,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的分享意识增强了,自觉分享的行为逐渐形成,培养幼儿发自内心的分享行为,让幼儿真正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分享。
主要阶段性成果:
通过这段时间课题的开展情况,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不断的研究研讨,认真落实每一阶段的课题研究,目前课题主要阶段性的成果如下:
1、为了了解幼儿分享行为现状,通过教研组的研讨,我们针对家长和幼儿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家长、幼儿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形成教案9篇,反思6篇。)
3、让幼儿在故事中明理。(小班幼儿“分享行为”故事集.)
4、遵循幼儿个体差异,因人而异的进行教育。
5、观察幼儿的分享行为,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随机教育。(关于幼儿分享行为案例4篇)
6、通过学习童谣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小班幼儿“学会分享”童谣集)
下一阶段安排
下阶段本课题开展的安排如下:
1、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2、引导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形成家庭友好小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在或者与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计划结题鉴定时间:课题计划结题在2019年7月份,能够按时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