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名称《翻山越岭》
一、案例背景:
幼儿体能动作发展目标上,要求小班下学期幼儿应该能钻过60~70厘米高的障碍物;能尝试探索多种爬的方式:自由爬、有序爬、障碍爬、听声音向不同方向爬、倒爬;能练习双脚平稳地连续向前跳;能在3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一段距离,利用沙包、纸球等体育器械练习单手投掷。指南要求幼儿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但阴雨天气是无法达到这样的锻炼时间,于是我们开展了室内混班体育游戏,又鉴于幼儿体能动作发展目标,我设计了《翻山越岭》这一体育游戏。
二、案例描述:
玩法1:将桌子侧放倒,幼儿依次走过。
玩法2:将桌子拼在一起,桌子底下垫上垫子,幼儿从桌子底下钻过。
玩法3:幼儿在摆成一条直线的万能点上走平衡。
观察指导重点:
1、幼儿游戏是能否手脚协调的向前爬,注意学习手膝着地钻爬。
2、幼儿是否按照规定路线游戏,能分辨起点和终点
3、幼儿能否保持平衡的走30厘米。
经过一学期的锻炼,幼儿从一开始的不敢上桌椅,到之后能自如的从椅子上跳下来,孩子们的进步很大。这一天室内混班体育游戏开始了...
观察一:运动的音乐一响,阳阳开始了游戏,只见他熟悉的绕过侧放的桌子,从桌子底下爬过去,在万能点上走平衡,很轻易的完成了我设定的游戏目标,玩过两遍以后他就觉得没意思,坐到了一旁休息。等到游戏结束,我摸了阳阳的后背,并没有出汗。
观察二:游戏结束,孩子们都在帮我收游戏材料,我看到齐齐将万能点搬起来一个个放到墙角,万能点很重,体积很大,齐齐将万能点堆得很高。
三、案例分析:
这一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已经能很熟练的进行游戏,原本设计的游戏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增加游戏的玩法,提高游戏的难度。
教室里最多的东西是桌椅,但本次游戏中,教师用到的桌椅很少,万能点是室外的游戏材料,每次搬来搬去也很麻烦,想锻炼孩子的平衡,也可以用班级的椅子。在对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是有目的地去选择所需要的材料,也可以互相进行组合游戏,达到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游戏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因此在材料的提供上既要考虑到幼儿的能力不同,又要提供一些可以让幼儿操作和发挥想象的材料,要便于孩子操作,有利于孩子发展。
四、案例反思:
从小班室内混班体育活动的观摩中,让我对室内体育活动有了新的感悟。投放材料后,教师真的可以袖手旁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体育活动区域的开设,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活动场所和可运动的活动材料,然而,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活动区和投放材料的目的,观察孩子游戏的过程,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对游戏做出改进。
于是我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修改了游戏方案。
玩法1:将桌子拼在一起,桌子底下垫上垫子,幼儿从桌子底下钻过。
玩法2:将两张平行的桌子中间摆一排椅子,幼儿依次从椅子上保持平衡地走到终点。
玩法3:将桌子拼在一起,两桌之间桌腿固定,中间竖放一个呼啦圈,桌子两边各放两把椅子,帮助幼儿踩椅子爬上桌子,钻过呼啦圈。
玩法4:将椅子七七八八摆成迷宫,幼儿用自己的办法保持平衡地走出迷宫。
这一次的游戏,我更多的利用了班级的桌椅,并且增加了多种玩法,孩子们在桌椅上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当幼儿自主进行体育活动,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小伙伴、好搭档,还应成为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好导师。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教师才能从孩子的活动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生成新课程,从而,使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有了新的目标和针对性。
让我们巧择玩具,愉悦游戏。我们将在下一次体育活动中继续摸索材料,我们期待这样的体育活动能让孩子在自主、宽松、快乐的氛围中一直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