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真不是情人节!关于七夕你应该知道这些!

(2017-08-28 18:24:28)
标签:

七夕

情人节

潮trends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下面我宣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34a81a7fda904b28a698d79827e07f4c.png

开个玩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七夕

这个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

虽然现在一提到七夕,大家就想到

鹊桥会、定情、看着星星互诉衷肠

……

但实际上

七夕节,真的不是情人节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8ddf0ebc5d064e198d5e28b2800596b8.pn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b097fc24d56e4371996c0a44bd4448d7.png

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43aaa53c390c4050817ca5d24ee0afa6.png

在古代,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关系密切

但它又有“女儿节”的称谓

简单来说,七夕就是一个

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d66c13627bc94bc0b51d73c9a4be0d38.png

因为织作是古代女子的常备技能之一

没结婚的姑娘乞求有一双巧手

结婚的女子希望求子

有孩子的妇女希望孩子聪明

……

总之这一天

姑娘们穿针斗巧、拜织女、吃巧果、逛街……

男子顶多在旁边凑个热闹

过节什么的,不存在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34094e7ddabd4561aeb98b5707f4ba27.pn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b097fc24d56e4371996c0a44bd4448d7.png

姑娘们七夕玩什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43aaa53c390c4050817ca5d24ee0afa6.png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说

女子乞巧的活动源于汉初刘邦的后宫

(乞巧,中国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俱以习之”

大概意思就是

在一个楼里兴致勃勃地穿针……

开襟楼又叫穿针楼、彩楼

它是什么样,现在已经看不到

大家可以在下图中凑合一览其风姿

这是圆明园的海岳开襟,相当豪华

想想在这样四周环水的三层小楼里望星星穿针

可以说非常浪漫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4680849b2a4b4b0ea5266c80a9ecb89c.png

图:海岳开襟

南朝七夕乞巧的流程中还有一条:

蜘蛛结网会带来好兆头

当天,女子们用彩色的线穿过七孔针

还把瓜果挂在庭院里

如果有蜘蛛在瓜上结网

就是巧手ge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4c8fb796151b479f977bef8f497fab7f.png

蛛网乞巧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过盛大的穿针乞巧仪式:

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游宴

七月七日晚上

宫女们把瓜果、鲜花、美酒美食摆在外边

向牵牛、织女星祈祷

还捉来蜘蛛封在小盒中,第二天看蛛网稀密

蛛网结得密,预示“巧多”,结得稀就是“巧少”

民间也纷纷效仿

唐朝崔颢有诗称:

“长安城中月入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debbf15d88b94354bcda971637aa8bac.png

宋代以后商业繁荣

七夕节的气氛也非常浓厚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醉翁谈录》写道:

“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 车马填咽,

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

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感觉大概就像

现在的剁手节一样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8c06be5c56684e16bc6a0e71389566a3.png

明清两代流行投针问巧

姑娘们把装满水的碗放在烈日下

利用水的表面张力

让投下去的针浮在水面上

看碗底的影子

如果针的影子像花云鸟兽,寓意最好

像剪刀牙尺的就差一些

针影粗细不均、像个棒槌的

感觉分分钟就要放声大哭……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f11b2b5dd40b4836a69cb89ef7c45813.png

投针验巧

晋周处《风土记》中除了描述

女子供奉瓜果于庭、祈福祈寿之外

还为七夕首次添加了求子的内涵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7bbf14f253204e6a95a22c70d8416345.png

从唐代到明清,流行一种

叫“摩喝乐”的童子塑像

妇女们乞求多子多福

另外还有

希望牛郎织女

让自家熊孩子变聪明~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ec800bd46b634c2790ac5c30c41e1732.png

摩喝乐

……

……

……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b097fc24d56e4371996c0a44bd4448d7.png

所以七夕和爱情没有关系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43aaa53c390c4050817ca5d24ee0afa6.png

还是有一点儿关系的

毕竟涉及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但这故事从古到今

也不是啥大团圆结局就是了……

战国晚期竹简《日书》里写

牛郎织女的婚姻非常悲剧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

不出三岁,弃若亡。”

大概意思是:

若人们在这种时候结婚

丈夫三年内会离弃妻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62c58df817864f9e9f1656bcb8d2f626.png

直到西汉中期以后

七夕的分离禁忌才逐渐消退

演进到男女的约会……

但东汉《古诗十九首》里

牛郎织女还是相爱而不能团聚: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e9a54b8a317e47a1a77ac8de5b8b1a95.png

抛开这对苦命情侣不谈

七夕其实应该是

女孩子们尽情玩乐的节日

元朝最早将七夕成为“女儿节”

这一天,未出嫁的少女会成群结队的游玩

互相比一比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手工艺品

宋元时期七夕节的隆重程度

丝毫不亚于春节

当时还专门设有“乞巧市”,专卖乞巧物品

清代江南女子还有七夕染指甲的习俗

传说将凤仙花汁染红的无名指和小指甲

一直保护至明春元旦

老年人看了就会避免眼睛昏花~

……

……

……

简直比男女互送礼物好玩多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ca0f4b9ac55d4894b410f9d2968e611c.pn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15a4c3d7a8c84660a8254639c15eb94c.png

说到底

古代有“男耕女织”的传统

所以姑娘们乞求心灵手巧

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现在大部分人无需耕织

对于祈福的愿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

七夕节从穿针开始

一路演变过来,随着各朝各代的发展

也增加了很多风俗和活动

在鹊桥相会的浪漫与商家推波助澜下

现在它成为一个互诉衷肠的节日

亦不足为奇

但在大家尽享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的甜蜜时

也要知道,在多年以前的今天

我们的传统是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ea8d9937fd0949658c1dc6d766f9265e.gif

最后,今天没收礼物/送礼物的恋人们不要急

正月十五上元节

三月三上巳节

都是中国传统中

宜约会、宜谈情的情人节

到时候补两份,也是可以的……

小编开始编辑订阅号了,更新各种时尚潮流讯息,记得给小编点点关注哦,不要忘记关注小编点订阅,识别下图微信号,关注微信公众号哦。http://s11/mw690/006KsaB9zy7dNfp1WA20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