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三岛半月记—再游伦敦之参观大英博物馆(上)

标签:
旅游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见闻 |
大英博物馆正面
桥也可以叫国会桥)上写过一句诗,大意是谁厌倦了伦敦谁就是厌倦了世界。看看那
时的帝国,是多么高大傲慢,俯视世界。200年后的现在再看,厌倦了伦敦也没什么
要紧的,它毕竟不能和世界划等号。但这句话如果用在大英博物馆上还是很贴切的。
团体参观可以从后门进入馆内
世界上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顶尖博物馆,没有之一。其拥有800多万件藏品,藏
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所以不管博物馆怎样排名,第一名
肯定是大英博物馆。到伦敦旅游如果不去参观大英博物馆真就等于白来了。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口,队伍都排到街口拐弯了。过了简单的安检就进了博物馆,安检只是要求把包打
开,安检人员用个手电式的东西探查一下就过去了。我上次来还是2007年,不用预
约,从正门进,没有多少人,说明现在关心关注博物馆的人多了起来。

乾隆年间制作的仿古香炉
脸,周边还有20多根同样的粗大柱子,显得整个建筑高大雄伟,其样式和展厅中的希
腊展品帕台农神庙几乎一样。大英博物馆采用希腊建筑风格也是说得过去的,因为在
欧洲历史中,无论是人文还是建筑,都绕不开希腊,说希腊是欧洲文明的起源之一毫
无问题。
中国馆中有不少精品,据说有23000多件从中国收罗去的珍品文物。十八、十九世纪
到上世纪初,正是大英帝国兴盛时期,而当时我们普通中国人并没什么文物概念,外
国人连哄带骗,连偷带抢弄走了大量的文物,也有以极低的价钱就买走了很多文物的
情况。据说大英博物馆中的十大精品文物有三件是来自中国(但在大英博物馆导览图
中加了标注的12处展品中只有一处是中国馆的展品),其余则来自希腊、埃及等国,
没有一件是英国本土的。来自我们中国的三件精品是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
摹本、敦煌壁画、宋代三彩罗汉像。不过对于哪三件来自中国的文物为大英博物馆镇
馆之宝也有不同说法,其实能在大英博物馆中展出的都是我中华文明的精品,有许多
都是国内见不到的,件件都是镇馆之宝。
的介绍中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今天,中国的领土面积相当于欧
洲,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中国自古以来就产生了具有高度特色的文化,从工业
规模上制作出精美的物品。(这个展厅)考察了中国过去7000年的历史,分为不同
的历史时期。”

明代烧制的地狱判官瓷像
当世绝品,不得不令人感叹。特别是瓷器,欧洲直到十八世纪初才会烧制瓷器,此前
一直都是从我国进口,所以,当年那些到中国偷抢文物的特别重视瓷器,从我国盗抢
哄骗走的瓷器之多,就连大英博物馆的介绍中也承认,其95号展厅是“中国境外最大
绘有“三国演义”故事的元青花大罐的中国陶瓷收藏馆”。
比如辽代的三彩罗汉像,据说是在河北易县(当时属辽国)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原有
16尊,现在仅存11尊,而且全部在海外,国内一尊也没有;比如这一组唐三彩的雕
塑,发现于唐代一位人物的墓葬中,是随葬品;再比如敦煌壁画等,都是长期展出的
精品。我们参观时,著名的《女史箴图》还未到展出期,只看到影像版的,博物馆在
介绍中说,《女史箴图》传为顾恺之(约345-406年)所作,但(本馆所藏的这幅
画)应为5-7世纪的摹本。为了保护文物,每年限定展出约6个星期。2024年的展期
为7月8日至8月18日。
(旅游于2024.6)
(写于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