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9-01-02 08:21:57)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洛川北关小学
一、设计说明 :在认识亿以内数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正确理解并掌握数位顺序表,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教学时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知识的迁移。 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不断构建和完善数位顺序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2.注重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探究新知。 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数和数数,探究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让学生独立尝试整理数位顺序表,这样不仅加深理解计数单位的名称、大小,还能有效地掌握每一级中的数位顺序。
二、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认识数位、数级。
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并通过合作交流掌握读数的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及时间 |
教 |
学生活动 |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
||||||||||||||||||||||||||||||||||||||||||||||||||||||||||||||||||
一、 问 题 地 带 感受生活中比万大的数(3') |
主题图激趣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出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川、河南、x疆和黑龙江等省份人口普查的数据” 。
这些数据你会读吗? |
|
|
||||||||||||||||||||||||||||||||||||||||||||||||||||||||||||||||||
二、 探 究 平 台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5’ |
尝试探究 出示北京市的人口数
实际操作 出示一个计数器:请在万位上拨入一颗珠子。 计数器上现在表示的数是多少?(一万) (然后一颗一颗的加上,一直加到九万。) 九万再加上一颗珠子。是多少? (把这十颗珠子从万位上退掉,然后在万位的左边一位十万位上拨入一颗珠子。) 师: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 师:照这样数下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数位及进率 |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先以万一万地数,再十万十万地数……一直数到一亿。 学生将数位顺序表填完整并说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通过迁移,加深对新学数位、计数单位及进率的理解。 |
||||||||||||||||||||||||||||||||||||||||||||||||||||||||||||||||||
2、认识数级和数为顺序表 5’ |
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 位是亿级。
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
让学生在数位顺学表中写出数级。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鼓励学生大胆对全班的学生说一说。 |
学生能完成的教师不要替代,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对于说得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对于暂时不能说好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给与指导和帮助。切不可急于求成。 |
||||||||||||||||||||||||||||||||||||||||||||||||||||||||||||||||||
3、感受计数单位亿 3’ |
游戏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和笔。60秒的时间里,看看你能画多少个点。(课件出示钟面显示秒针走动的画面并读秒。) 你画了多少个点? 阅读感知 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我们每秒钟在纸上画一个点,一刻也不停的画,要画3年2个多月。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 赤道3圈半。 |
学生在本子上画点。 |
通过游戏来感受数的大小。增强学生的数感。 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亿有多大。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一亿的意义。是一个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 |
||||||||||||||||||||||||||||||||||||||||||||||||||||||||||||||||||
4、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5’ |
观察试读 请同学们看看画面中的数据。这些比较大的数你会读吗?试一试吧?
先试读下面的数,再比较它们的读法。 (1)34和 (2)304和 (3)340和 340 (4)3400和 3400 探究发现读的真棒!比较它们的读法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所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吧? 总结规律它们的读法不同。每组数的第一个数只含有一级,第二个数含有两级。我们读数的时候,先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尝试运用 大家运用已学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这种方法很好!图片上的数你会读了吗?
|
学生先试读,再比较。经历规律的产生过程。 |
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规律比教师直接交给学生表面上是要多花一些时间,但是,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出的规律,它的作用是不能与教师生硬的灌进去相提并论的。这个环节的作用不可替代。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一种境界。要让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
||||||||||||||||||||||||||||||||||||||||||||||||||||||||||||||||||
5、有“0”的数的读法 5’ |
想想读读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怎样读呢?
有的数含有一级,有的数含有两级。 读含有两级的数要先分级。 第一个数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第二个数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第三个数和第四个数每级末尾有零。第四个数千位上有零。 第三个数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第四个数读作: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 数位上出现零,我们怎样读呢? 探索总结 每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学生先看数位顺序表中的数,然后,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还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想法。 |
有“0”的数的读法,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特别关注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设计时,注意从直观入手,先易后难,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还有两级的数的读法。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潜能不可低估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高效和快乐的。才能真正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
||||||||||||||||||||||||||||||||||||||||||||||||||||||||||||||||||
三、 应 用 空 间 12’ |
基础地 1、数数 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 试一试,下面的数你能读了吗? 8800000 80000800 80008000 2、错例点击 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位。 千万位的左边一位是百万位,右边一位是亿位。 |
|
适当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
||||||||||||||||||||||||||||||||||||||||||||||||||||||||||||||||||
应用园 3、摆一摆 动手摆一摆。用数字卡片3个“5”和3个“0”组成下面的数。 一个零也不读的数。 只读一个零的数。 读两个零的数。 |
|
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紧密相连,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加数感。 |
|||||||||||||||||||||||||||||||||||||||||||||||||||||||||||||||||||
拓展林 4、精彩存盘 我会读横线上的数: 我国的领土面积是9600000平方公里.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克粮食,那么全国每天可节约1300000千克的粮食. 某省今年共栽树10500800棵. 钢铁厂今年共炼钢400700吨. |
|
|
|||||||||||||||||||||||||||||||||||||||||||||||||||||||||||||||||||
5、转盘游戏 |
|
|
|||||||||||||||||||||||||||||||||||||||||||||||||||||||||||||||||||
知识广角
6、你知道吗? 1、四岁小孩的身高大约1米 2、三层楼的楼房高大约10米 3、田径运动场百米跑道的长是100米 4、公路上两个里程碑之间的距离是1000米 5、骑自行车40分钟大约行10000米。10000米=10千米 6、高速公路上小汽车1小时大约行100000千米。100000米=100千米 7、从武汉到成都的空中航程大约1000000米。1000000米=1000千米 8、地球赤道的四分之一长大约为10000000米。 关于大数,你还有什么信息想与大家一起交流吗? |
|
|
|||||||||||||||||||||||||||||||||||||||||||||||||||||||||||||||||||
四、 全 课 总 结 2’ |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自由回答。 |
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进一步加深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