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教学与区域活动的教案

单
活动时间:2018年4月13日
活动名称:我来当爸爸妈妈
活动领域:社会
活动班级:中二班
执教教师:魏荣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讲述、体验、感受浓浓的亲情。
2、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期望,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3、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不足,以后注意纠正。
活动准备:
1、 提前要求幼儿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吃的食物、喜欢穿的衣服样式、颜色、业余爱好等。
2、了解父母的职业。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1、请孩子们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父母的职业、爱好、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运动等。
2、活动开始,要找一个胆子大的、语言表达流畅的孩子起一个带头作用,然后再鼓励想说又不敢主动站起来的孩子。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气氛。
3、分组交流,让每位小朋友都有讲话的机会。
二、夸夸我的爸爸妈妈
1、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起早贪黑、整天忙碌的典型事例。
引导孩子讲,让孩子知道讲什么?该怎么讲?(工作多么辛苦呀、家务活重呀等等)
2、讲讲爸爸妈妈怎么疼你、爱你?
引导孩子从吃的、穿的、玩的,害怕摔着、碰着,病了又是如何照顾、担心等等,使幼儿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温馨的亲情。
三、如何报答我的爸爸妈妈
1、分组讨论:怎样汇报生我养我的父母?鼓励幼儿互相出主意,提建议。让孩子学会感恩
2、想一想自己能帮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自己原来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怎么办?
四、游戏,我来当爸爸妈妈。
五、互相欣赏成长照片。
六、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既然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的爱我们,我们也应该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话一点也不假。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给了我们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单
活动时间:2018年4月13日
活动名称:我的成长(阅读空间)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班级:中二班
执教教师:魏荣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增进爱妈妈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收集自己的成长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引领幼儿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感受妈妈为自己长大付出的艰辛。
1、导入。“老师为今天的活动收集了一组照片,你们想不想知道图片里都有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引导幼儿讨论: 刚才的照片都是谁,你爱自己的妈妈么,为什么?
3、“妈妈为宝宝的成长付出了很多,我们现在一起来回忆一下自己是怎样在妈妈的照顾下长大的。”
4、引领幼儿回顾并讨论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自己的成长和妈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二、拓展爱的宽度,思考如何回馈他人对自己付出的关爱。
1、引导幼儿讨论:在生活中,还有谁象妈妈一样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劳?
2、思考:我们小朋友可以用哪些方式来回报他们对我们的关爱呢,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3、总结。
“爱是相互的,妈妈爱我,我爱妈妈,小朋友刚才都说了很多爱妈妈的表现方式,相信妈妈一定会感受到你们的爱,让我们跟随音乐再感受一次妈妈的爱吧~”
三、活动延伸:
1、园内延伸
在区角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如制作爱心卡、折纸花,或送给妈妈一幅自己的美工作品等。
2、家庭延伸
以实际行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亲亲妈妈、抱抱妈妈、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
活动效果及改进措施
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儿最为重要,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儿最亲密的人。孩子们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爱,是全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满足,但他们能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吗? 能体会成人的辛劳吗? 我感觉现在的孩子太需要从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生在幸福里,长在甜蜜里,没有丝毫的苦可言,大人不管多累,也舍不得让孩子受苦,但是孩子们并不知道大人的苦和累,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就应该这样做,为了让孩子知道父母爱的伟大、爱的无私,知道感恩父母。 在这节活动中,我们通过语言、绘画,让幼儿认识自己家人及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感受家人一起生活的甜美,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关心爱护家人,了解有关家的经验,从而培养幼儿爱家及爱家人的情感。
主题一开始,我们让幼儿带来了自己的成长照片,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相互介绍着,当老师把这些照片布置于墙上时,他们的兴趣变得更高了。大家经常围在主题墙旁边,不时地指着自己的照片说:“这是我刚生下来的照片。”对于自己的成长经历,讲的非常精彩。随着主题的进一步深入,我让孩子们一起说说画画爸爸的本领,年龄、属相等,除此之外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如:
制作全家福,有的孩子喜欢画画,他们就会把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图片画出来,然后再进行装饰,有的小朋友说,爸爸妈妈辛苦了,他要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孩子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制作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作品。
2018年4月14日
单
活动时间:2018年4月18日
活动名称:我住的小区(在乐园区进行)
活动领域:社会
活动班级:中三班
执教教师:郭丹丹
活动目标:活动目标:
1、幼儿在拼搭的过程中体验自己居住的小区的美丽,产生对小区的喜爱之情。
2、幼儿能通过观察自己居住小区的环境,从而能够一起合作拼搭我心目中的社区。
3、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此活动中得到提升。
活动准备:各种拼搭材料(积木、插塑) 小花小草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手指游戏导入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观看社区的图片视频,仔细观察社区的建筑、环境的设置。
2、教师讲解本次活动的主题,请幼儿根据主题活动进行拼搭和构建。
3、教师出示积木、插塑等材料引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呀?哦!这是我们今天的好朋友,它会在我们小手建造下把我们的社区变得更漂亮。
4、教师示范构建的方法和步骤。并引导幼儿开发想象力动手拼搭。
5、幼儿操作:师:你们也来试试,根据你自己想象的场景来创设社区的环境,赶快试试吧!
7、幼儿开始进行区域活动,教师从旁指导。
三、结束部分:幼儿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装饰好了吗? 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怎样装扮自己的社区的?一起说变变变,哇!小朋友们好棒,搭建的小区真漂亮。师:谁来说说 你最喜欢的是那种建筑的类型?
活动效果与改进措施
这次社会活动《我住的小区》中,幼儿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全面的认知自己的社区,并且自主建构小区的设施。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现对社区的喜爱之情,能语言清晰地表达对于自己社区环境设施的了解,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区域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了幼儿对于社区的作用、设施等特点的认知力。以新的活动形式打破了幼儿固有认知,开拓了幼儿的视野。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整个活动从头到尾教师的讲解过多,并且出示了社区建构图片,局限了幼儿想象能力,并且缺少幼儿自主探索发现的环节,淡化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二、这次活动中偏于幼儿合作去建构社区,缺少幼儿自主独立搭建环节。
三、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对于教师投放的关于构建社区的材料使用比较单一,例如可以在社区内加入小草图片,美化社区环境。
对于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采取以下解决方式:
一、在活动的设计中加入游戏环节,提升幼儿的兴趣,应该加强区域活动的引导作用,在活动时要给幼儿充足的想象空间,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不能一味重复填鸭式教学。要打破旧的思维,开拓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活动设计要多层次性,逐步递进。活动要提升幼儿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加深幼儿对课堂的主导性。
三、对于活动主题和区域材料,教师应该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幼儿充分认识材料,这样才能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2018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