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下进行区域材料投放
(2018-01-08 09:36:48)如何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下进行区域材料投放
【摘要】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和玩具是幼儿操作、发现、创造获得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他对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个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挑战性的个体空间中,每一位幼儿都能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上的发展。因此,材料作为物质支柱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的投放不仅要有层次性、交替性,还要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提供支撑。
【关键词】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指与主题密切相关,教师紧紧围绕主题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为幼儿有目的的创设生动的活动环境。主要是通过材料的提供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所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那么如何结合主题活动在区角投放相关的区域材料呢?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一些结合主题活动在区角投放相关的材料的原则和方法,为以后更好地展开区域活动打下牢固的地基。
一、开展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二、主题活动的深入,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1、根据主题活动目标,投放合理的材料。
材料的投放与主题内容相结合,围绕主题目标开设区域活动。同时,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并考虑怎样合理应用材料。例如主题活动目标:“引导幼儿简单了解家乡的小吃。”根据主题目标投放的材料都应与家乡的小吃有关,各班可根据幼儿对家乡的小吃的认识基础上更深入的有所发现和提高。如:本班通过幼儿对家乡小吃的认识及了解情况,在烘焙坊中投放了多种颜色的泡泡泥、纸盘、烘焙模具等材料,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自己认识的小吃。
2、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投放可操作的材料。
新《纲要》和《指南》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操作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投入到区域操作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如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小一班老师在孩子们认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在益智区中投放了动物对对碰、小马拼图、动物拼图等材料,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卡片上小动物身上颜色及特征进行拼图。
3、根据主题活动组织,投放灵活性的材料。
《指南》中强调:“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材料灵活的运用。”因此,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也应具备灵活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区域操作活动。例如主题活动“去郊游”,组织幼儿发现小鱼的不同之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和开发幼儿的智力。通过对小鱼特征的认知,在益智区中投放同一种材料:大小不一、花纹不同的小鱼,想出多种玩法,体现一个材料的灵活利用。如:按小鱼的大小从小到大或是从大到小的排序;根据小鱼妈妈身上的花纹找出相同花纹的小鱼宝宝;在形状一样的小鱼宝宝中找出不同花纹的小鱼宝宝。
4、根据主题活动的变化,鼓励幼儿及家长收集材料
良好的物质材料支持可以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这些区角材料要随着班级主题改变而变化、幼儿兴趣的转移而不断进行替换和更新,因此容易使我们的老师疲以应付而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带来了许多的精神压力。而发动家长,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带动家长共同参与材料的收集和制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于是,我们经常号召家长和幼儿一起为班级区域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这不但能增加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还能培养幼儿的勤俭的习惯和创造的意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家长职业的特点和便利条件,为孩子们搜集一些有意义的材料。我们将区域中的孩子们操作的视频发到班级群里面让家长真实感知孩子们在区域中的表现,引导家长观察孩子们在区域中的专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家长从侧面了解自己孩子的的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家长今后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配合教师收集材料,共同创造区域角,不断丰富区域活动。
三、材料投放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丰富的材料能确保幼儿开展游戏,探索游戏,因此足够的量是幼儿正常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为幼儿投放材料时我们应该做到:
1、在相同时间内投放多种材质的材料。例如在《美丽的秋天》这一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纹路不一、颜色不同的树叶分割图,幼儿通过观察树叶分割卡片的颜色及纹路进行拼图活动,引导孩子们探索材料新的玩法。
2、是按难易程度逐步投放。根据幼儿的认知逐步加深材料的难度给予幼儿新的挑战。例如在《快乐的冬天》这一主题中,创设了《小动物过冬》的区域活动,小二班的教师投放了小动物冬眠图片、简单的统计表、点卡
、数字卡片等材料,从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材料由易到难的逐步投放,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小动物过冬的多种方式,而且通过对过冬方式进行分类,让幼儿心中充满了挑战,激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与游戏的愿望,使原本枯燥单一的分类活动变得趣味多多。
选配一些成品、半成品、废旧物品,使投放的操作材料具有可塑性。可塑性,即一物能多用,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发展性,能够适应幼儿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材料投放的可塑性,还体现在这些材料既能够随着幼儿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又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尝试,逐渐积累各种经验和能力,积极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使静态的材料能伴随活动的开展而具有动态的功用。
总之,主题背景下中班区域活动材料适宜的投放是保证活动区开展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它主要凭借教师对于主题活动的解读与认识、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选取活动材料的教育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和同伴之间、师生之间和各种玩具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现、获得实际经验,认识周围世界,进而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全体幼儿是区域活动材料的操作者,所以每个教师应该投放一系列适合幼儿发展的以主题背景为前提的区域活动操作材料,来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从而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区域活动材料更好地为不同的幼儿自主性及个性和谐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汪荃. 小、中、大班游戏课程.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8
[2]皮亚杰.儿童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3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