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年月日》的案例分析报告
(2018-04-26 14:48:17)认识《年月日》的案例分析报告
宝塔区一中
一、教学背景: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然后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让初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活动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出现在他们生活和学习内容中,使他们形成较长时间观念基础。本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的知识。
本课内容涉及到看年历、认年历、说日期、填表格、找规律、记规律等方面。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多,且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也能进行自主预习。因此,课前我让学生自行对年、月、日内容进行预习,自己准备几份不同年间的年历,方便上课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新的知识变成旧的知识。
二、案例构思:
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三、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满疑惑、好奇、兴趣的状态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1)、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整。
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3)、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1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1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大月小月的记忆。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
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1)、一年有( 7 )个大月,( 4 )个小月
(2)、5月1日的前一天是( 4 )月( 30 )日
(3)、8月30日的后一天是( 8 )月( 31 )日
(4)、四月份有( 4 )个星期零( 2 )天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 7 )月和( 8 )月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基础题到提升题,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练习的形式多样,力求照顾到所有学生,即要考察基础知识,也给学有力的学生创造继续发展的空间。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设计意图: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采取,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四、案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从创设情景入手,孕育创新意识。将教材重新整合,打破了教材从年、月、日到具体的星期编写顺序,而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星期讲起,由近及远,先查找具体日期对应的是星期几,接着学习如何将具体的日期缩写。
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年、月、日的各种经验片段系统地串起来。在具体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最后得到系统的知识。
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引发出来,使学生体验了探究与交流的乐趣。对于教材所给出的在年历中找出日期、查出星期几,对学生来说都很简单,所以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充满着观察、推断、尝试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此外,利用多媒体的介绍,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宇宙间,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增长了见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打破课堂沉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