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调查和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2018-04-24 11:33:31)

课题《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宝塔区第一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上教师们都喜欢那些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然而老师们会发现,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和“听众”,表现沉默,特别是差生。沉默的学生往往表现各有不同:一是没有发言的愿望,学生身在座位,心不在焉,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二是没有发言的内容,学生当教师问题提出时,看似在认真思考,却不会思考,没有答案,当然也就不举手发言。三是没有发言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来到学校就是听老师讲课的,不是来发言的,于是稳坐泰山,似乎胸有成竹,却不举手发言。四是没有发言的勇气,见识狭小,感觉低人一等,即使听懂了问题,有了答案,也缺乏胆量举手发言。这些沉默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忽视,失去了许多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这些孩子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课堂发言的特点,表现。

2.不积极发言的学生类型,特点,心理及原因。

3.造成课堂沉默的具体因素。

    4.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课堂不发言,发言不积极的现状,使他们敢于发言,乐于发言。

   (二)、研究的内容


    1.研究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从“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四个方面把学生进行归类,算出各占比例。特别是要调查学生课堂沉默(“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同时,调查学生“积极发言”“能够发言”的学生的人数及其比率,准备分析原因,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发言提供借鉴。

2.研究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分析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

1)知识的缺少(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问题难以理解),

    2)能力的缺乏(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限制了学生的参与与发言),

    3)信心的缺失(对自己的理解水平、参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缺少信心,不敢参与,不敢发言,生怕被别人取笑),

    4)习惯的缺欠(主动参与和积极发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没有养成这样的喜欢,只习惯于听别人说,看别人做),

    5)认识的缺憾(以为发言是那些爱表现的学生的事情,自己来学校就是为了听老师讲课的,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主导着他们)。

 3. 研究造成课堂沉默的其他因素

从教师,群体,传统文化,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4.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个案研究。选择数个“从不发言”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从不发言”的原因,针对性制定引导措施,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从这一过程深刻了解“课堂沉默”的原因,制定对策。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申报阶段(20173月-4月):

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75月-20183月):

阶段一:调查分析阶段:(20175月-20176月)

制定方案,理论学习,初步研究。

阶段二:研究验证阶段:(20176月-20182月)

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具体研究。

阶段三:推广运用阶段:(20182月-20183月)

总结经验,推广总结阶段:(20184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运用。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研究法。用观察法把“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区分开来,确定各类学生人数和比例。通过此方法了解课堂沉默的学生数量、学习习惯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调查研究法。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此方法去了解沉默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进而了解他们沉默的原因。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沉默严重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问卷和访谈:问卷和访谈的方法研究三类学生,特别是“从不发言”的学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5.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6.行动研究法。针对课堂沉默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四、 阶段性研究成果。

    1、课题教学设计。

 开题来,课题组成员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一共收集了10篇优秀的教学设计和对应的说课稿。每一篇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课题进行了精心设计。课后,课题组积极评课,提出宝贵意见,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不同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2、学生是教学的根本,为了体验课题成效,课题组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课题组收集了学生问卷60份。

    3、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各位教师都在积极构思教研论文。

    4、在实践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学生方面的变化也是可喜的。课堂上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自信了,课堂真正成了他们学习的乐园。在课堂上他们开始质疑,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开始运用我认为…”“在我看来….”等字眼来表达他们的看法,基本杜绝了课堂上沉默现象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仅仅是个学生,很多时侯他们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自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自信地给学困生讲解。而老师们也不再像过去占据整个课堂,他们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他们讲解问题不再是一字不落、一个环节不漏,能让学生说的老师就不会再说了,能让学生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我校的老师已学会适时的指导,让自己的课堂更简单却更高效”。

    总之在“学生课堂沉默”的研究中我们已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我们也深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能让这种教学模式生根发芽并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我们还需努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问题:

1.部分教师怕浪费时间,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还是不能积极投入课堂回答问题,课堂沉默现象依然存在,这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2、真正做到彻底杜绝课堂沉默,不能流于形式。

3、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实施中不断地加以充实、加以完善。

4、我们学校班级学生的数额较大,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很难照顾全体学生。

5、根据教材、学生、课堂的特点设计一些精彩的课堂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在实践中,没能够完全做到,更多的只是从表面上来进行实践,如何发挥教育机智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全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今后研究的方向:

1、进一步做好课堂沉默这一主题的研究和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练习素材体系的构建工作;

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高效课堂的策略成果;

3、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沉默的策略的研究。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继续钻研,为这一课题后期的研究而不断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