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调查和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2018-04-24 11:33:31)课题《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课堂上教师们都喜欢那些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然而老师们会发现,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和“听众”,表现沉默,特别是差生。沉默的学生往往表现各有不同:一是没有发言的愿望,学生身在座位,心不在焉,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二是没有发言的内容,学生当教师问题提出时,看似在认真思考,却不会思考,没有答案,当然也就不举手发言。三是没有发言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来到学校就是听老师讲课的,不是来发言的,于是稳坐泰山,似乎胸有成竹,却不举手发言。四是没有发言的勇气,见识狭小,感觉低人一等,即使听懂了问题,有了答案,也缺乏胆量举手发言。这些沉默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忽视,失去了许多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这些孩子的成长。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课堂发言的特点,表现。 2.不积极发言的学生类型,特点,心理及原因。 3.造成课堂沉默的具体因素。
|
2.研究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分析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 (1)知识的缺少(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问题难以理解),
|
从教师,群体,传统文化,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1、准备阶段:申报阶段(2017年3月-4月):
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8年3月):
阶段一:调查分析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制定方案,理论学习,初步研究。
阶段二:研究验证阶段:(2017年6月-2018年2月)
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具体研究。
阶段三:推广运用阶段:(2018年2月-2018年3月)
总结经验,推广总结阶段:(2018年4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运用。
1.观察研究法。用观察法把“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区分开来,确定各类学生人数和比例。通过此方法了解课堂沉默的学生数量、学习习惯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调查研究法。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此方法去了解沉默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进而了解他们沉默的原因。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沉默严重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问卷和访谈:问卷和访谈的方法研究三类学生,特别是“从不发言”的学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5.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1.部分教师怕浪费时间,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还是不能积极投入课堂回答问题,课堂沉默现象依然存在,这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2、真正做到彻底杜绝课堂沉默,不能流于形式。
3、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实施中不断地加以充实、加以完善。
4、我们学校班级学生的数额较大,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很难照顾全体学生。
5、根据教材、学生、课堂的特点设计一些精彩的课堂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在实践中,没能够完全做到,更多的只是从表面上来进行实践,如何发挥教育机智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全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进一步做好课堂沉默这一主题的研究和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练习素材体系的构建工作;
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高效课堂的策略成果;
3、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沉默的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