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官山村“玉韫山辉”石刻与吴氏家族

宁乡市巷子口镇官山村南九组庙湾里铜锣丘田中“玉韫山辉”石刻。地理座标:东经111度59分32秒,北纬28度7分25秒,海拔196米。
2022年7月9日,笔者受原沩山乡八角溪黄连生老支书之邀,去黄家冲组协助美丽屋场规划。下午特绕道经巷子口镇到官山村书山冲,对“玉韫山辉”石刻进行探究。书山冲位于官山南轩书院西南,状元易祓故里巷子口东北,确为历代书香福泽之地。境内有笔架山及书山。通过手机导航车到达书山,在一处水泥桥旁停下,打听有无石砣湾石刻一事,结果无人知晓,后得知水泥桥叫石碑桥,水泥桥是在原古桥上加修而成,结果走近一看确实下面为一独拱石桥。后查县志资料无载,但县志记载有书山双寿桥,此桥在县西百五十里书山冲,吴怀升夫妇年六十建,瓮石。车打倒便向官山村村部而去,村干部热情指导了路线,石刻在南九组庙湾里稻田中,路旁有文物保护标志。最后又行驶原路直奔庙湾里。经石碑桥而过进入山冲小平原,四周山蛮起伏,北部有高山连接。村道都已硬化,家家都是小楼房,许多屋顶都翻新。塅中有一小溪名书山水,上游有书山水库,在书山水与西冲水交会处吴家湾北上,很快到达庙湾里,水泥路左侧竖立有二块连接的石碑,田中横卧有一块特大的褐色花岗岩巨石。车停好之后,笔者迫不及待察看石碑及巨石。左石碑书“宁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韫山辉”石刻。宁乡市人民政府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公布。巷子口镇人民政府二零一七年十二月立。右边石碑书:“玉韫山辉”石刻位于巷子口镇官山村南九组,是一处清代的摩崖石刻。据考证:该石刻始于清代。铜锣大丘田中,有一长约8米,宽约5米,高约2米巨石,石刻处于巨石南侧,从东往西横书“玉韫山辉”四字,大小为“50X70”厘米。落款为阴刻直书“花县主人”,每字“20X20厘米。字迹阴刻,笔势道劲有力,灵活舒展。该石刻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也丰富了沩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底蕴。走近巨石一看,石头四周生长葱绿的禾苗,无法再靠近观摩,石头迎面平整垂直,反复观察亳字迹,不得围着田埂打转,结果在石头北侧发现了字迹,“玉韫山辉”四字映入眼前,字体端正大方,刚劲有力,刀法精练,不失为一石刻精品,“花县主人”四字虽小,但还是清晰可见。同时北侧之上还有一石卧入田中,体态较小。由于田中有泥水,笔者无法进行实地测量巨石大小高度。石刻字迹是由西向东而书。
当老吴介绍到今年清明节族人还修复了畊春公墓,便主动要求一起上山参拜。墓地位于庙湾里老屋后山,老吴带路很快到达墓地,此处为家族合葬墓地,我们向畊春公夫妇墓三鞠躬,并详细查看墓碑上的文字介绍。下山后又了解了庙湾里大屋历史。庙湾里原称石龙湾,因屋前右侧有朗公庙得今名。大屋为畊春公所建,位置很好,左青龙右白虎,前有月塘,远处为书山水与西冲水交会处,后有玄武靠山。此屋虽未出大福大贵之人,但人丁兴旺,畊春公六代孙达六十多人,今已各安新居,留在此处仅几户人家。老吴还介绍,畊春公堂兄弟共计有十多个,亲兄弟七人,过去在书山各建有十处大屋。可见吴家的兴旺繁荣。
吴畊春是庙湾里主人。他的大哥吴朝连早亡。二哥吴朝榕:字月中,号仙卿。太学生。配李选遴公之女,生十子。三哥吴朝榰:原名朝枝,字怀升,号琼林。勅授登仕郎,清咸丰八年独修双寿桥。配王仕芳公之女,生六子四女。弟吴朝椿:字履端,号春元。邑庠生,配刘万里公女,生四子。小弟吴朝模:字汝霖,清授文林郎八品顶戴,太学生,配李氏,生四子四女。堂兄吴朝进:字从先,号用之。太学生。配附贡生廖選之女,生四子二女。堂兄吴朝菶:字春先,号煦园。太学生。配李名凤之女,生四子三女。堂兄吴朝佛:册名洪昇,字最先,号呜谦。郡庠生。独修合金桥,在上狮冲费四百余金建双江桥。原配彭兆明公之女,继配姜氏,生四子。堂弟吴朝岭:字占先,号梅荘。勅授儒林郎、勅封登仕郎,钦加州同衔,翰林院待诏,候选府经历。太学生。可见当时他们大家族人丁兴旺,同时都熟读诗书,出仕为官者不少,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耕读家族。
吴畊春祖父吴新玉:字笔山,号万高。貤赠州同衔。清乾隆三年九月十一日生,寿七十二岁。葬宁乡十都四区大甲溪笔架山麓。祖母彭氏,为彭淑书公之女,生二子世家、世陵。生二女,次适周遵玉。继祖母夏氏,生三女,长适周三元,次适李连城,三适夏珍明。祖父吴新玉:字笔山,号万高。貤赠州同衔。清乾隆三年九月十一日生,寿七十二岁。葬宁乡十都四区大甲溪笔架山麓。祖母彭氏,为彭淑书公之女,生二子世家、世陵。生二女,次适周遵玉。继祖母夏氏,生三女,长适周三元,次适李连城,三适夏珍明。
吴畊春父吴世家:字第一,号翰斋。清乾隆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生,道光元年二月二十三日殁,寿六十五岁。葬笔架山麓。母程氏,为程万向之女,生一子吴朝连,生二女,长适李国瞻,次适刘積升。生母刘氏,为宿儒刘汉興之女,清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十一日生,道光十二年四月十六日殁,寿六十六岁,与夫合茔。生七子:朝榕、朝榰、朝梅、朝椿、朝桃、朝梧、朝模、朝梧(殇),生一女适刘志专。叔父吴世陵:字学一,号古训。勅赠州同衔。有四子朝进、朝菶、朝佛、朝岭。
对于巨石的有关历史,老吴边走边实地介绍。巨石为花岗岩料,是此地的风水石,在其周围还有四、五处,今另存有二处。巨石原称铜锣石,半圆球形,石上可长农作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取石料破坏了大部分,今成为条形石。当笔者问为什么石刻字在北侧,老吴解释老路在西北边,连接庙湾里到外面,这样便于观赏。巨石西侧原建有朗公庙,是地方的神圣,后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