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苦山》邱承彬浅谈(245)
(2019-02-24 10:34:30)邱承彬微信-电话13335192687
邱承彬浅谈《山海经》之《苦山》(245)
注释作者:邱承彬(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行家,藏名:扎西多吉,网名:神奇的天珠,号:六不居士,办公室名称:六不精舍,邱承彬《解密天珠》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山海经 中山经第五 《苦山》原文: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lì)。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jí),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ying)。
部分注释:
1.苦山:山名,一说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北。
2.山膏:传说中的一种兽。一说指猩猩。
3.逐:同“豚(tún)”,指猪。
4.黄棘:木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指刺黄柏,落叶灌木,高可达1~2米。
5.员:同“圆”。
6.兰:兰花或兰草。
7.字:生育。
8.无条:草名,具体所指待考。
9.瘿(ying):长在颈上的大瘤子。
10.詈(lì):骂,责骂。
白话译文:
再向东二十里是苦山。山中有一种兽,名字叫山膏,形状像猪,浑身红得像火,常常发出骂人一样的声音。山上有一种树,名字叫黄棘,开黄色的花,叶子圆形,所结的果实与兰的果实相似,吃了以后就不会生育。山中有一种草,叶子圆形,没有茎干,开红色的花,不结果实,名字叫无条,吃了以后颈上不会长大瘤子。
参照《山海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