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交流
(2017-09-13 18:12:0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交流
东棘坨镇中学
张国岭
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
Pre- reading: |
Lead in --Presentation |
While-reading: |
Skimming -- Scanning -- Intensive reading -- Listening and reading |
Posting- reading: |
Retelling -- Discussion --Inference –different activities |
Pre- reading:
一、阅读教学课前导入的方式
1、利用影像音频资料导入
影像音频资料导入要贴近学生生活,同时要和课文教学息息相关。以八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 2 She was thinking about her cat 为例,在上阅读文章之前,先播放段录像《爱丽丝漫游奇境》,因而一开始就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从而也能顺利地进入阅读课文的学习中去。
2、头脑风暴式导入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教师首先根据阅读内容确定导入主题词,利用多媒体选择并引入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与主题词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激发学生进行各种相关的联想。例如,九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2 A great wonder of the natural world , 阅读前在幻灯片中展示大峡谷的局部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板书一些词汇,并引入更多词汇,进而穿插词汇教学,为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3、
教师结合阅读内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播放画面,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生活经历,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九年级上册Module 11 unit2 Results of the photo competition ,阅读前在幻灯片中播放学生的的照片,明星照片,以及风景名胜照片,因为自拍和旅游拍照留念和他们生活有关,激发了他们踊跃发言,最后提出问题Do you want to take part in a photo competition ?从而导入本单元的阅读内容,为阅读做了很好地铺垫。
4、背景铺垫式导入
背景铺垫是把阅读语篇的相关背景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爱听爱读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九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2,Thanksgiving ,阅读前在幻灯片中播放西方国家在感恩节的一些风俗,展示其中一些,让学生感受并了解西方国家与我国不同的文化背景。
5、预测式导入
预测机制在阅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在阅读前对文章内容产生好奇,同时可以在预测过程中渗透词汇教学,为阅读理解扫清障碍。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或插图,启发学生预测阅读的内容。
例如,九年级上册Module3
unit2 My hero--Dr Norman Bethune
二、课堂导入的建议
1、
2、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课堂中,教师应适时增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3、把握好语言的准确性与丰富性的关系。教师导入课时不要刻意追求学生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关注学生的表达内容,否则学生会不敢说,久而久之会害怕说,不愿说。
4、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英语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导入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5、巧妙运用教学机智。教师应预测教学情况,设计教学时多思考学生可能的反应,恰当运用教学机智,敏锐捕捉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有效开展教学。
6 、导入方式多样。再好的导入总是重复使用,也会让学生感到的索然无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过程的需要不断变换方式,让学生感到惊喜,从而降低阅读文章的难度。
While-reading:
一、阅读教学课中研读的方式
1、Skimming (粗读或略读)
这一步骤是为掌握文章大意而进行的阅读,要求学生读后找出文章的大意(general idea)、主题句(topic sentence),概括文章的标题(title),并注意文章的关键词、过渡词等。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者判断对错的问题给学生回答。此环节要提醒学生不要逐词逐句的看课文,要讲究速度,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环节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下列问题:
2、Scanning (跳读)
这是一种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几点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准备的几个信息问题抓住重点进行跳跃式阅读,找出问题的主要信息。这些问题一般围绕when, where, what, why, who等w问题。也可以出一段填空文字。训练学生的主要阅读能力,形成“独立阅读,合作交流,个性构建”的阅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各自独立完成精读任务,然后与同桌或同组同学合作,解决疑难点,再对文章的内容构建自己的观点。此环节也要讲究速度。
3、Intensive reading (细读)
仔细的进行阅读,以便掌握全文内容及语言特征等。在阅读课中,知识点和语法的讲解要尽量简练,因为阅读课的目的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新单词的意思。在初中各项考试的阅读理解中也经常见到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新单词意思的题目,因此,这一阶段对培训学生根据上下文猜单词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总之,在此环节中,要注意的是教师占主导作用;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多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讨论,去动手,去钻研。
4、Listening and reading (听读)
在操作完细读后可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教师要告诉学生听的时候注意语音、语调,并尽量模仿,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一步骤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为下一步复述课文打下基础。一开始可以看着书本听,熟悉课文后也可以合上书本听。
5、Inferring(推读)
推读是运用句子,逻辑及文化线索去推测、揭示未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也可能是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测阅读中遇到的生词,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以及作者的意图。推测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生词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6、Timed
reading
课余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 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starting time),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finishing time),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二、阅读课教学中注意事项
我们在阅读课教学中应该紧紧把握阅读课的基本要素,循序渐进地完成好如下几个环节:
1、指导学生有效的获取信息。依据阅读材料不同,我们应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果是强调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则可以采取“抓中心、析标题”以整体获取信息的教学法。如果是强调阅读技巧训练与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则可以“5W+1H”的线索获取信息教学法。如果是强调阅读速度与概括能力,则可以“note+taking”的速记获取信息的教学法。
2、指导学生有效的识记信息。这个环节要处理好两个小环节,即“识”信息与“记”信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文章的有效信息之后,接着就是扫清文章中的语言障碍,包括理解生词词义、结构表达的意义及句子的语法意义。然后,进一步指导学生对文章的中心进行理解,提炼中心思想,进行分析、总结和概括,并同时指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内部结构中去理解课文、分析课文,最终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有效的疏理信息。学生在获取信息与识记信息之后,就进入了一个“归纳、整理、生成”的疏理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好地检测学生对语篇完整理解的一个环节。在疏理信息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判断、连线、填图、填表格、回答问题、思维导图、列举事物、细节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或者把阅读内容改为完形填空,或者把内容作为讨论的话题,再或者当作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改写续写等。
4、指导学生有效的综合运用信息。这个环节是要求学生由“intack”(内取)到“developing system”(完善)的一个过程。它包括“口头输出”到“笔头输出”两个重要环节。大部分的学生只能满足于理解而已,其结果是阅读与写作脱节,不能从阅读中受益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应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向着:阅读——理解——欣赏——借鉴,这样一个科学阅读的发展过程。
Posting- reading:
一、阅读后阅读提高的方式
Posting- reading阶段旨在帮助学生熟悉新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阅读后活动的开展可以检测前两个阶段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具体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课文复述的形式有问题——-答案引导法、主题句+关键词提示法、表格提示法、图画提示法、转换人称复述法、角色扮演复述法和接力复述法。(1)问题——(2)答案引导法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关键性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答案进行复述。(3)主题句+关键词提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每一段的主题句和一些关键词汇的提示进行复述。(4)表格提示法是教师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出一个表格,学生填表并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复述。(5)图画提示法特别适用于描述动作和活动较多的文章,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学生看图复述。(6)转换人称复述法是把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或者相反。(7)角色扮演复述法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个角色,然后从该角色的角度复述课文。(8)接力复述法是让学生轮流复述,每个学生复述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此种复述形式学生参与面较大。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教师可以灵活处理,选用一种复述方式或几种复述方式结合使用。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Module
8 unit2
Liu Xiang |
1983 |
1993 |
1998 |
2001 |
2004 |
2008 |
2012 |
|
|
|
|
|
|
|
2、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
在设置语篇填空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语境、内容、语言等信息,适度变化文章结构和词汇语境,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对词汇的认知、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2
Watch out! Bears about!
根据课文填空。
On our first evening, the three of us were tired after walking for about eight hours. We soon f______ a_____.
In the
m_____
In the morning, I got up to make breakfast, the bag of food was open.
“Bears,”
Later that day we stooped in a beautiful
v___
During the night the bears came back. This time they took the food from the tree.
“How
did they do that?”
“Not
high enough. Bears can climb trees. They can smell food
f__
The first rule of camping is to keep a clean
camp
“OK,
let’s
tidy the site up, and move on. Oh, and we should make lots of
noise, too. If they know where we are, they may not come any
closer,”
“If
you see a bear.”
We went to sleep
…
The
next day we stopped at
m
Suddenly, I saw a baby bear playing with some
s____
There was a loud noise behind me.
I stood very s___. I didn’t even turn my head. There was another loud noise, and I still couldn’t see what was happening. The baby bear looked up, and ran past me into the w___.
I stayed in the same position for five minutes, maybe more, Then
slowly I turned round,
I have never run so fast, back to my friends.
For the next 10 days, every time there was a
s___
3、基于课文的采访问答
开展采访问答的方法是让学生分组根据课文进行采访问答,不局限于课文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问和回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九年级上Module
12 unit 2 How to be green ,
4、基于课文的写作
基于课文的写作是让学生缩写或者改写所读文章,但是必须用到所学的重点语言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结合起来,灵活设计写的活动。
例如:八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2 You should smile at her !本文是关于学习英语的建议,要求学生浏览文章结构,基于课文结构的写作一篇关于How to learn English的文章。
5、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情景,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和创造。
例如:八年级上册Module 11 unit 2 My experiences in England ,阅读材料是关于在英国的礼仪。阅读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表演,.在小组练习后,每个场景在全班展示,然后让学生讨论在这样的场景还有哪些礼节。学生经过这一活动,对公共场合礼仪理解更深刻了。
6、故事续尾
故事续尾即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章的结尾。这种活动比较适合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本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
写作是阅读之后常用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活动,但是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先评价学生的思想内容,再评价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
二、读后教学的注意事项
1
在让学生实施练习与活动前,教师一定要把练习与活动的要求交代清楚,以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练习与活动的成功与否出了和教学设计有关外,还取决于教师布置任务的水平。
2
读后教学除了应起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以外,还应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及适当拓展,但是练习与活动的内容始终不能脱离课文的主题。
3
读后练习与活动一般都是在一节课的最后部分进行,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活动的时间问题。在设计练习与活动时,教师应事先估算所需时间,在小组活动后一定要预留教师讲评时间,因为没有教师的讲评就无法体现教师在课堂的指导作用。
4
5
在学生完成练习与活动后教师应给出一个肯定的,鼓励式的总体评价,委婉地提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指明努力地方向。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阅读课的最关键即亮点就在于最后的升华,它体现能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自如,而且还能把学生和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让学生把课堂当作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小组内分工协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从而在班级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所教年级 |
八年级 |
所教册次、 单元 |
上册 Module 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 |
设计主题 |
Unit 2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 |
||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
|||
本课时是关于旅行出游方式的一篇阅读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学会获取specific
information。学生自主互助能更好的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因此课堂设计了小组带读、讨论等活动。
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保证学生在阅读前有足够的输入。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获取信息,体现阅读信息的输出和反馈。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小组任务,读后口头复述文章,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化和巩固,同时养成读后总结灵活运用的好习惯。整个课堂从学生的口头、笔头练习到转化成知识的内化迁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读后让学生思考开放性问题:what’s the best way to travel from London to Amsterdam? 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同时紧扣文章主题。 |
|||
2.教学背景分析 |
|||
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为八年级英语上册的第四模块,以交通方式为话题,以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为主要语法知识,展开学习。本课时为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与技巧,并通过对比总结,能够简单介绍并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了解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基础比较好,学习积极性也相对较高,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喜欢竞赛并勇于展示,但基础较差的同学较难坚持一节课认真听讲,也很难接受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层次教学以及在小组中以生带生,而基础差的同学在小组学习中学习效率较高,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
|||
3.教学目标分析 |
|||
1、知识目标: 1) on the same day, in January, have a look, a few days, sweep away bad luck, with, traditional, watch a special programme, mean, lucky money
2、能力目标:读懂关于旅行跟出游的文章;获取细节信息;能复述课文内容;能用英语简单出行方式。 3、情感目标:感受不同的交通工具的优势及劣势,已经对生活的影响。 |
|||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
|||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结构、学会获取具体信息及掌握核心词汇。 教学难点: 使用阅读技巧获取信息;口头复述文章。 |
|||
5.教学过程设计 |
|||
一 Don’t forget what we learned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本模块的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跟比较级的变化规律相同,通过复习来对比学习,让学生更易接受。) 二Leading in
1、
2 Ask and answer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get there?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快速说出熟知的交通工具,再根据Activity1 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回答,设计由易到难引入新课,让学生都动起来参与课堂。)
3 (设计意图:学生对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展示一些风景图片以及我自己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出行的旅行相片,通过新的出行计划引入新课内容: ways to travel from London to Amsterdam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
二While reading
1、Fast reading
Task1: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answer.
Task 2:
2、Detail reading
Task 3:
(
A. by coach
C. by plane
(
A. by coach
C. by plane
Task 4:Read
P3-4 and check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
(
(
(
Task5: (通过设计一系列阅读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与技巧,学会通过找关键词获取具体信息,加深对课文的了解,组织形式为小组竞赛抢答,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Task 6: Try to retell the main idea with the help of the table. (阅读课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阅读技巧,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运用,复述文章除了能巩固强化文章,还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Task 6: Listen and read as loudly as you can.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与技巧,学会通过找关键词获取指定信息,小组核对讨论能以生带生,还能培养学生善于讨论,敢于质疑的自信。) 三After reading Can you give me the advice?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 from London to Amsterdam? (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了四种旅行方式,为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让他们各抒己见,讨论决定哪个是最好的方式,支持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 来的复述任务提供帮助。以抢答形式进行核对,刺激学生快速反应积极参与。
四 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 (对整个课时进行总结,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五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指出问题,肯定学生好的表现,进行鼓励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
六
1. (词汇是英语的基础,确保学生每天进行词汇的积累学习,熟读课文)
2. |
|||
6.教学评价设计 |
|||
评价内容: 课前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课程结束前,针对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情况,做出点评,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为辅。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等。 评价方法: 攀登高峰 小组竞赛激励方法:每得一分为自己小组争取一分,最快到达顶峰的小组胜出,为冠军小组提供小奖品,以资鼓励。 |